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06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基佐在1826年出版的《1640年英国革命史》中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革命的发展过程,并对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中下层人民的革命行动加以赞颂但1848年以后,他却对革命的暴力和流血加以谴责,并拿1688年的“光荣革命”与1640年的革命作对比,认为“光荣革命”没有流血和牺牲,但却达到了革命的目的,所以比1640年的革命要优越得多。
材料二 麦考莱的名著《英国史》就是从1688年开始的。在这本书的一开头,著者就指出.英国无疑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而英国之所以伟大,其渊源就在1688年的革命。“对1688年革命所能给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自从任何一个聪明的和爱国的英国人试图反抗当权的政府以来,己有几代人过去了。在所有诚实的、善于思考的头脑中,有一种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与日俱增的信念,即影响宪法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法本身找到。”
材料三 基佐比较了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认为英国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在立宪君主制治下的英国,“内政、维护和平、财政、殖民、商业、议会制度的发展以及议会斗争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舆论最为关心的事情”。因而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之后,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得以稳定长久地发展下去。基佐的论点曾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苏联在有关17世纪英国革命史的研宄中,将重点完全放到1640—1653年.在评价上把1688年的“光荣革命”当作微不足道的“政变”。

——摘编自《论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形势》

(1)结合材料一,基佐对英国革命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2)据材料二、三,分析麦考莱和基佐认为英国革命伟大和成功的原因。
2.
为挽救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各阶级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绝大多数国人尚处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时,洪仁玕已预感到,随着西方文明的东传,中国古老的那一套制度、风俗、宗教、法律、文化难以持续,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方能适应今后的世界。

——摘自《史学阅读和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二: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

——摘自张耀杰《隆裕太后:孙中山眼中的“女中尧舜”》

材料三: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勿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顺应的“历史潮流”及其提出的方案。
(2)据材料二,指出其中“革命”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概述“革命”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2.单选题(共18题)

3.
梭伦曾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赞誉为“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他
A.不再以出身划分公民等级
B.彻底化解了雅典社会矛盾
C.向所有公民开放各级官职
D.制定陶片放逐法制约贵族
4.
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 外邦人和全部居民
B. 广大奴隶
C. 成年男性公民
D. 妇女
5.
斯多亚学派著名的哲学家马尔可 奥略留安托宁说:“我的本性是有理性的和合群的:就我是安托宁来说,我的城市与国家是罗马,但就我是一个人来说,我的国家就是这个世界”。这一思想
A.使理性主义成为主流
B.体现了自然法学说
C.推崇了城邦本位主义
D.推动了公民法产生
6.
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
A.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
B.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
C.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
D.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7.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8.
《西方民主史》载:“(英国)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因此,首相有责任回答议会的咨询,向议会报告政府的工作。”该史料主要表明在英国
A.议会取得国家各项权力
B.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首相及内阁对议会负责
9.
《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由议会决定。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议会的权力受到限制
B.国王的权利不断扩大
C.英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D.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0.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政治地位得到很大提高,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1688年光荣革命
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C.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显著特征在于赋予参议院以广泛的权力。政府的许多事务都需要参议院行使“同意权”后才能生效。由此可见,这一规定
A.一定程度违背了分权制衡原则
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C.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D.保障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12.
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儿童喜欢的大多还是玩球、跳绳之类传统游戏。到了中后期,军事游戏、反日爱国游戏和学习游戏等儿童游戏产生并逐渐流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儿童身心饱受战争摧残
B.儿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敌后战场取得辉煌战果
D.中共抗战动员的广泛性
13.
辛亥革命后的两年时间里,全国涌现出了500多家报馆,它们都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这表明辛亥革命后
A.大众传播媒介的根本变革
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受尊重
14.
北京一次会试期间,台湾举人汪春源上书朝廷沉痛指出:“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此上书的历史背景是
A.《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B.《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C.《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5.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
A.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
B.官民平等,军民一体的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
16.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寻求救国之路B.掀起民主革命C.反抗外来侵略D.推翻清朝统治
17.
“罗霄山脉的中段,有一座雄伟的高山……你是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史上,在歌词中涉及的地区()
A.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开始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D.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8.
“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这一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香港回归祖国
D.澳门回归祖国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上文体现“联合苏联”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
在雅典历史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妇女政治地位逐步提升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健全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