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宪建国之初最高法院无足轻重。……在能干的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1801-1835任职)的领导下,……宪法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司法部门。因此,司法部门有权判定行政当局的行为和行政命令是否违宪,有权对行政当局的违宪行为和命令予以制裁。……最高法院不仅拥有了司法审查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拥有了“最终立法权”。
——──任东来等著《美国宪政历程》
材料二:它(1875年宪法)反映了法国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共和派力量虽有发展,但不足以单独制宪;君主派虽无力复辟,但把某些政治要求塞进了宪法。然而,这部宪法的通过,毕竟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它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斗争中的共和派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使君主派此后的复辟活动又多了一重障碍。
——让·马蒂耶《法国史》
材料三: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最高法院的职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材料一:立宪建国之初最高法院无足轻重。……在能干的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1801-1835任职)的领导下,……宪法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司法部门。因此,司法部门有权判定行政当局的行为和行政命令是否违宪,有权对行政当局的违宪行为和命令予以制裁。……最高法院不仅拥有了司法审查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拥有了“最终立法权”。
——──任东来等著《美国宪政历程》
材料二:它(1875年宪法)反映了法国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共和派力量虽有发展,但不足以单独制宪;君主派虽无力复辟,但把某些政治要求塞进了宪法。然而,这部宪法的通过,毕竟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它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斗争中的共和派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使君主派此后的复辟活动又多了一重障碍。
——让·马蒂耶《法国史》
材料三: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最高法院的职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于1839年3月10日抵粤,次日即在公馆门上公布《关防告示》(以下简称《告示》)。《告示》文简意赅,令人深思,公布公馆办事“不准擅离左右”和“不得妄行传禀”“不收地方供应”“不必预派伺候”等“八不”规定。英国鸦片巨贩查顿闻讯提前避离广州回国,与鸦片商贩勾通的洋行商人惶惶不安,包庇鸦片走私的受贿官员惊恐万状,鸦片吸食者则私探禁烟新例罪名轻重。林则徐第一时间发表《告示》,表明禁毒决心,用纪律管控公馆人员,使那些幻想走歪门邪道的人无机可乘。由此可见林则徐严禁鸦片毒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廉洁奉公品德,他不仅严格约束自己,而且做出具体规定,管住身边的人,也管好家人。这种廉洁自律品格,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至今也还值得点赞。
——摘编自陈铮等主编《林则徐全集》
(1)根据材料,指出林则徐《关防告示》产生了哪些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林则徐广东禁烟的认识。
材料 林则徐于1839年3月10日抵粤,次日即在公馆门上公布《关防告示》(以下简称《告示》)。《告示》文简意赅,令人深思,公布公馆办事“不准擅离左右”和“不得妄行传禀”“不收地方供应”“不必预派伺候”等“八不”规定。英国鸦片巨贩查顿闻讯提前避离广州回国,与鸦片商贩勾通的洋行商人惶惶不安,包庇鸦片走私的受贿官员惊恐万状,鸦片吸食者则私探禁烟新例罪名轻重。林则徐第一时间发表《告示》,表明禁毒决心,用纪律管控公馆人员,使那些幻想走歪门邪道的人无机可乘。由此可见林则徐严禁鸦片毒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廉洁奉公品德,他不仅严格约束自己,而且做出具体规定,管住身边的人,也管好家人。这种廉洁自律品格,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至今也还值得点赞。
——摘编自陈铮等主编《林则徐全集》
(1)根据材料,指出林则徐《关防告示》产生了哪些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林则徐广东禁烟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8题)
3.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 小国寡民
B. 轮番而治
C. 人民主权
D. 独立自治
A. 小国寡民
B. 轮番而治
C. 人民主权
D. 独立自治
5.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
A.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
B.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 |
C.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
D.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
6.
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 |
B.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
C.联邦法院可以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
D.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众议院同意 |
8.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征税。”这表明
A.国王将由议会选举产生 |
B.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
C.内阁首相开始取代王权 |
D.英国首创了议会制度 |
10.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这说明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C.市民的整体素质 | D.革命的彻底性 |
11.
法国对华远征军的一名翻译官曾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行径发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12.
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陈旭麓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的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A.有助于民族意识觉醒 |
B.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
C.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
D.是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
13.
“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包含这一条款的文件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之一该外交文件涉及的特权是
A.关税协定 |
B.领事裁判权 |
C.片面最惠国待遇 |
D.居住及租地权 |
15.
“《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
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
B.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
C.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 |
D.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 |
16.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生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
A.倾销鸦片 |
B.传播宗教 |
C.输出资本 |
D.打开市场 |
17.
这项特权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与那些萌芽中的中国工商业者相比,外国投资者和开发商拥有大量资金、工艺技术和特权地位”。列强的这项特权来自
A.《马关条约》 |
B.《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天津条约》 |
18.
“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清末小商贩说的这种情景是因为签订了
A.《辛丑条约》 |
B.《马关条约》 |
C.《北京条约》 |
D.《南京条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