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纲常名教,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万不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三 (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 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事。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个阶级(派别)主张?
(2)材料一的基本主张有哪两点?能否落实?原因何在?
(3)材料二的主张的根本缺陷何在?这导致了什么结局?
(4)材料三作为革命纲领中的核心是什么?结果怎样?
(5)对比三则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纲常名教,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万不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三 (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 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事。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个阶级(派别)主张?
(2)材料一的基本主张有哪两点?能否落实?原因何在?
(3)材料二的主张的根本缺陷何在?这导致了什么结局?
(4)材料三作为革命纲领中的核心是什么?结果怎样?
(5)对比三则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9题)
3.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C.罗马法为现实服务 |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4.
2008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根据你对1787年宪法的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各州选出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
③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④美国总统享有包括宣战权在内的行政权
①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各州选出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
③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④美国总统享有包括宣战权在内的行政权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7.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它并不是为了维系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 | B.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的 |
C.反映了对两次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 | D.道出了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 |
8.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后者很好地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后者很好地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9.
(题文)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 |
B.“东方雄狮的觉醒” |
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 |
10.
“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1.
据孙中山回忆,1900年以前他所到之处,“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根本转变 |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
C.清末新政取得了一定效果 | D.民众认可清政府的统治 |
13.
《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这主要体现在
A.推翻沙皇政权 |
B.发表《四月提纲》 |
C.推翻临时政府 |
D.通过《和平法令》 |
14.
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
C.前者自治权利较小,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 |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
17.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④中日《联合声明》签订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④中日《联合声明》签订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8.
二战后,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真正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迫使它退却。他声称必须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存在的大片软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这个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A.美国要推广其社会制度 | B.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
C.苏联能与美国抗衡 | D.西欧传统强国普遍衰落 |
19.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发表演说中谈到:“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说明二战后美国极力扶持西欧和日本的政策( )
A.事与愿违 | B.得不偿失 |
C.福兮祸所伏 | D.好心没好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