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综合检测

适用年级:
试卷号:705961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词源学来说,古希腊文“民主”是由“人民”和“权力”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含义为人民的权力,即由人民执掌政权共同治理国家之意。后来,西方国家文字将此直译为德谟克拉西(英文为Democracy),在近代作为政治术语使用时,内涵有所延伸和扩展,主要是指人民主权,与古代含义不尽一致。
——施治生、郭方《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
材料二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指控犯有“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败坏青年”的罪行而送交审判。在法庭上,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并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帕帕迪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他竟然听见苏格拉底说“像自己这样目不识丁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审判”。被激怒了的帕帕迪决定举手投他有罪!可能大多数人也有这样的想法,结果表决以360票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
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一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试从上述材料提炼一个探究主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
3.
古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是古代西方留给后世的重要文明遗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雅典民主政治初探》

材料二 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基本原则。
(1)公民大会的存在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五百人议事会遵循的政治运作方式有哪些为近代西方社会所借鉴?
(2)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根据材料二对该观点加以论证。
(3)据所学知识对罗马法作一概括性介绍。(要求表述成文,100字以内)

2.单选题(共20题)

4.
他在公民的推举下就任执政官,开始了更深入的民主改革: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个新的地区部落、实行陶片放逐法等。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他是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5.
有学者指出,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政权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利克里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A. 民主基础的扩大
B. 对一般民众的讨好
C. 阶级矛盾的缓和
D. 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6.
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A.易形成集体暴政
B.是一种直接民主
C.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D.是少数人的民主
7.
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为了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滥用权力
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
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
D.保护全体公民的权益
8.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人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应是
A. 全体雅典人民
B.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C. 来自波斯的雅典商人
D. 雅典贵族
9.
西方人对古希腊文明有着无法释怀的感念。西方人感念的是古希腊的
A. 独特的地理环境
B. 发达的商品经济
C. 高大宏伟的建筑
D. 城邦的民主制度
10.
“在这种制度下,(古代雅典)彻底否定了政治上的特权,一个人无论官职多高,权力多大,都不可把太多的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A. 陪审法庭制度
B. 陶片放逐法
C. 职务津贴制度
D. 轮番而治制
11.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 小国寡民
B. 轮番而治
C. 人民主权
D. 独立自治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13.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该学者在此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十二铜表法》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14.
下面是古罗马一些法学家对犯罪问题的部分认识表。由此表可以推知罗马法
犯罪类型
界定犯罪现象的关节点
行动犯罪
动机、身份、地点、时间、性质、数量、结果
言论犯罪
文字犯罪
协从犯罪
 
A.重视逻辑分析
B.强调社会公平
C.保护私有财产
D.维护奴隶制度
15.
罗马法曾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罗马法
A. 规定了夫妻财产分配原则
B. 给予妇女相应的政治地位
C. 重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D. 解决经济纠纷缺乏灵活性
16.
近代西欧,资产阶级借鉴古代某国的经验,制定一系列法律、宪法等以确保自身的利益。可能借鉴了哪个国家的经验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中国
D.古雅典
17.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18.
古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故意欺诈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说明古罗马法
A. 注重法律裁判的程序原则
B. 将是否诚信作为判断案情的唯一依据
C. 注重诚信而不讲究法律原则
D. 把诚信作为古罗马法的原则之一
19.
(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这说明罗马法( )
A.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
B.政出多门,错误百出
C.皇帝不断制订和颁布法律
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
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哪一个国家的法。”中国有学者认为:“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切”。关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
A.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
B.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
C.波及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
D.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21.
“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她”指的是
A.古代中国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埃及
22.
在雅典历史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妇女政治地位逐步提升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健全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23.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拥弃
B.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C.罗马法追求完美境界
D.罗马法主张消除压迫,使社会公平

3.选择题(共1题)

24.如图甲所示,双轮电动平衡车因其体积小,操控新颖方便,越来越受到年青人的喜爱。下表是某双轮电动平衡车的部分技术参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