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59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5/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李剑鸣在论美国政体时指出,1787年美国最终形成的共和政体方案,对历史上各种政体的要素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综合吸收:它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了“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①;它在英国式制衡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多向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②。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与材料中①、②对应的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2.
材料一:下图是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

瓦特和蒸气机     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实验
材料二: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三:
 
(1)材料一认为“两位科学家决定时代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二,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3)材料三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3.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被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了。
(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二从“奇技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人们一般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 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2)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转变的原因。 
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初,“国民”这一称呼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2.单选题(共19题)

4.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5.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6.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7.
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B.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C.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计日受值”
8.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9.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 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 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
C.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 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曲辕犁的推广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高转筒车的出现
11.
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附属国贡品
D. 官营手工业
12.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种情形最早在哪个朝代普遍出现?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3.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14.
“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
A.白银大量使用
B.贸易繁盛
C.工商业繁荣
D.交子的使用
15.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
A.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16.
表: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17.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
D.压制丝织业发展
18.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9.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
B.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
C.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20.
“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材料中的“其说“是指
A.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B.卢梭“天赋人权”思想
C.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D.达尔文进化论思想
21.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22.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中央集权意识D.安土重迁理念

3.选择题(共4题)

2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体现了(   )。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必然会有较好的市场

③文化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4.

今天的你看上去很完美,但明天的你就会显出缺点来,这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

25.

今天的你看上去很完美,但明天的你就会显出缺点来,这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

26.

今天的你看上去很完美,但明天的你就会显出缺点来,这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