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拓展训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5844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为制约权力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设计?是否达到了其目的?
材料四: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是如何印证材料四的观点的?

2.单选题(共22题)

2.
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源于自然,而“自然赋予所有人理性”,所以也赋予所有人“法”。自然界存在着一些普遍的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这些法则永恒不变,必须体现在法律中。西塞罗强调的是
A.法律体现理性
B.法律条文的普遍性
C.制定法律要符合自然规律
D.制定法律的原则
3.
恩格斯曾指出,(那时)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愈益接近首都和意大利的社会关系。极复杂的成分和民族凑合起来的居民分裂为简单的三个阶级: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最后是广大的群众--奴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
B.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
C.罗马法发展为万民法
D.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
4.
“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C.古罗马的法治原则
D.卢梭的社会契约说
5.
下表是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一年各地兵变统计表。该表说明
时间
兵变次数
时间
兵变次数
时间
兵变次数
民国元年
28
民国五年
24
民国九年
19
民国二年
4
民国六年
17
民国十年
11
民国三年
13
民国七年
8
民国十一年
45
民国四年
3
民国八年
7
合计
179
 
A.辛亥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稳定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外国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D.国民党新军阀之间混战不断
6.
1935年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八一宣言”中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任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决定放弃苏维埃的阶级斗争
B.共产国际受到遵义会议影响
C.中国共产党有意构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国民党政权出现了抗日倾向
7.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B.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9.
近代某条约规定:“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该条约中的“贼匪”是指
A.清朝军队
B.太平天国
C.义和团
D.同盟会
10.
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C.较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11.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一场战役:“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
A.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
B.是国共合作进行抗日的典型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12.
下图为日本在伪满洲国播放的电影《水浒传》的海报,该影片全部由日本演员出演,剧中人的装束都是日本武士的扮相。日本这样做的实质是
A.推行“以华治华”政策
B.诱降国民政府
C.丑化梁山好汉的形象
D.奴役中国民众
13.
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国民党军队整体上积极抗战
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
C.国民党军队只在正面战场抗战
D.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14.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十四年抗战”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15.
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
A.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
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经解放
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
16.
1949年,美国政府发表的《白皮书》写道:(1947年)国民党军“攻占延安曾经宣扬为一个伟大的胜利,实则是一个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这是因为此次“胜利”
A.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B.为解放军战略决战创造良机
C.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军事力量
D.有利于解放军南下解放南京
17.
读“台湾二二八事件大事记”
时间
主要大事
1945.9
集行政、立法、司法、军警大权于一身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在重庆成立
1945.10
台湾人民喜迎光复
1946.10
国民政府在台大规模征兵,物价上涨100倍
1947.2.27
台湾省专卖局缉私员在台北与香烟小贩发生冲突,误杀2人;部分台湾民众向行政长官请愿遭拒
1947.2.28
全台起义,国民政府宣布台湾戒严
1947.3.8
国民政府派21军抵台镇压
 
上述历史叙述说明“二二八事件”
A. 是中共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的斗争
B. 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
C. 起因于日本在台推行的奴化教育
D. 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组成部分
18.
下表是新中国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人员与比例情况。以下各项是对此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中共党员 
68(占比54.5%) 
708(占比57.7%) 
民主党派 
274(占比22.3%) 
284(占比23.2%) 
无党派 
284(占比23.2%) 
234(占比19.1%) 
 
A.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B.代表包括各党派与无党派代表
C.体现了社会主义多党制原则
D.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9.
下列为某班同学收到四张明信片的邮寄地址,其中邮寄地址与我国的民族政策不相符合的是
A.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B.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自治镇人民政府
C.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公安局
D.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
有学者研究表明:在革命的前夜,由于缺乏中央权力,政府当局腐败,常常导致由城市精英管理市政。清政权倒台以后,在长达数月之久的时间里,大多数中国城市实际上是由商会和行会协同管理。这一情形
A.体现了城市管理的近代化
B.说明商人的宗族凝聚力较强
C.反映出城市管理的系统化
D.有助于保护商人的共同利益
21.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剽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康有为此论意在
A.否定法美政治制度
B.抵制国内民主革命
C.推进维新变法运动
D.深入学习西方文明
22.
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
1894年
中国产业工人10万人
1871—1911年
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105次
1912—1919年
罢工斗争达130多次
至1919年
中国产业工人约200万人
中国还有1000万左右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
1915—1920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提高
B.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C.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
23.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