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
材料二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整个中国国家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
——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陈地战。
——***《论持久战》(1938年5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的抗日战略的异同。
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
材料二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整个中国国家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
——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陈地战。
——***《论持久战》(1938年5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的抗日战略的异同。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当美国刚刚取得国家独立时,它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是完全陌生的,因而首当其冲地表示了尊重的态度。但是,随着中美双方国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态度逐渐淡化,逐渐演变成了轻视……到1949年,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令人心痛的30年公开敌对时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材料一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当美国刚刚取得国家独立时,它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是完全陌生的,因而首当其冲地表示了尊重的态度。但是,随着中美双方国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态度逐渐淡化,逐渐演变成了轻视……到1949年,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令人心痛的30年公开敌对时期。
——《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材料二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美关系进入“公开敌对时期”的政治背景。双方“公开敌对时期”是怎样结束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3.
英国是第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确立、扩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
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是如何“修补”和“修正”的
材料一 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1.6倍。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同。(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是如何“修补”和“修正”的
2.单选题- (共17题)
4.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我们的国父们认为自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缺少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的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大法官的权力是
A.司法解释权 |
B.司法审查权 |
C.言论自由权 |
D.弹劾总统权 |
5.
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现……议会还修改了国王的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议会此举的目的是( )
A.赋予国王立法权 | 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 |
C.实行君主立宪制 | D.完全摒弃旧有法律法规 |
6.
吕一民《法国通史》称“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其“独特”之处在于( )
A.在外国势力主导下制定 | 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
C.各派势力妥协痕迹明显 | D.总统和议员选举产生 |
7.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1751~1836)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由此可以看出制宪会议倾向于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稳定统治秩序②坚持分权制衡原则③维护联邦统一④保障黑人选举权(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8.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
9.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A.司法主权 | B.贸易主权 |
C.关税主权 | D.领土主权 |
10.
历史地图能够将难以表达的含义转为直观的信息。观察下图,结论正确的是


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
B.中国革命形势由高峰转入低潮 |
C.中国革命中心由一个变为若干个 |
D.中国革命时局由内战转到御侮 |
11.
1943年秋季,为悼念某位抗日将领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参加本次抗日的军队隶属于( )
A.八路军 |
B.新四军 |
C.国民革命军 |
D.东北抗日联军 |
12.
1852年,马克思曾说:“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在此,他旨在说明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 |
B.无产阶级将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
C.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D.阶级斗争学说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认识的结晶 |
13.
《俄国史文献》载: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签订的协定。……政府要尽快召开立宪会议,会议要在普遍、直接、平等、秘密投票的基础上进行,要保证为保卫祖国而血溅战场的勇士参加选举。文中提到的“政府”,是
A.沙皇政府 |
B.工兵代表苏维埃 |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人民委员会 |
14.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
15.
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政治协商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村民自治制度 |
16.
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
B.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
C.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 |
D.恐怖主义威胁世界的安全 |
17.
清初诗人屈大均有诗:“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
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清初
①官府垄断对外贸易 ②丝织品是主要出口商品
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清初
①官府垄断对外贸易 ②丝织品是主要出口商品
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下列属于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认识你自己 |
C.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
D.真理高于一切 |
19.
原来,中国人在书写西方国家名称时,总加上偏旁(通常是犬字旁),但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情况就显著减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夷”字的现象也越来越少。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是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称为“洋”了。这些变化反映出( )
①传统“贵华夏”“贱夷狄”观念的转变
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
③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④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①传统“贵华夏”“贱夷狄”观念的转变
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挑战
③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④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
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