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卷(word版)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57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

2.单选题(共22题)

2.
有学者研究认为,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恐怕是雅典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一点”。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
A.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B.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
C.陪审法庭成员以部落为基础
D.低等级公民参与其中可以领取津贴
3.
雅典的民众法庭判决阶段以陪审员投票结果决定审判的意见,投票开始是公开进行,后来发展到无记名的秘密投票。这一变化
A.有利于审判的公正
B.纠正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C.有利于维护贵族利益
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理念
4.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物品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第十三条规定:“白昼不得杀害窃贼……除非窃贼携有防身武器。即使窃贼持有武器,如未使用并反击,亦不得将之杀害。即使窃贼抵拒,亦应先喊叫。”这些规定反映了罗马法
A.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B.主要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清晰界定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
D.尊重基本人权,主张重罪轻罚
5.
古代罗马重视公民的令名(名誉),社会根据个人道德水平赋予公民适当的地位。法律规定令名的好坏影响公民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资格,以及是否享有全部的公权和私权。这一举措
A.体现了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B.遵循了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C.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形成
D.推动了罗马民主政治的发展
6.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麦迪逊认为,如果中央政府缺乏足够的权威,首先受害的是小州,“阴谋会将弱者卷入,但游戏属于强者”。这说明他
A.强调大小州不能取得平等的地位
B.主张中央政府控制小州对抗大州
C.认为强大的中央政府可消除内乱
D.提出君主专制有利于美国的发展
7.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进行议会改革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权利法案》的颁布
8.
1952年杜鲁门总统命令商务部长将某些钢铁企业置于联邦政府的管制之下,不久,最高法院裁决杜鲁门发布的这一行政命令违宪。据材料可看出,美国
A.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B.总统无权签署上述行政命令
C.最高法院正常行使自身的权力
D.司法机关的权力高于行政权
9.
《大国崛起》中指出,1688年的光荣革命之所以光荣,在于它没有流血,更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来未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在于它的过程不像一场革命,而在于它的结果是地地道道的革命。这主要说明“光荣革命”
A.以理想方式实现了政治变革社会发展
B.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的政治进程
C.使英国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君主立宪制
D.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10.
1940年1月11日,***说:“目前还不是全国下雨之时,在全国任务还是组织进步力量,力争中间阶层,击破大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反动,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未丧失。”这一讲话旨在
A.痛斥日寇侵华的残暴罪行
B.鼓励民主人士积极投身抗战
C.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行为
D.维护国共合作的抗日局面
11.
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
A.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
B.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
C.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D.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
12.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说,五四运动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傅斯年意在强调
A.以社会的培养改造社会
B.五四运动的组织较混乱
C.借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
D.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
13.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兄弟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是创作于1937年的抗战歌曲。不久,歌词中“二十九军的兄弟们”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这一变化表明
A.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化解B.全民族抗战已成为社会共识
C.二十九军成为抗战楷模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4.
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到了77人。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这种情况
A.反映出中国扭转了抗战的局势
B.奠定了中国抗日战场胜利的基础
C.反映出西方国家援助中国抗战
D.有利于改善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
15.
1930年6月,中共领导人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的中共
A.还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C.中共重视农民革命和城市暴动的结合D.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依然存在
16.
1928年,***发表文章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致力于
A.将革命重心放在国民党统治区
B.改变国共两党力量悬殊的局面
C.保卫和巩固红色的抗日根据地
D.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17.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材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尝试以城市暴动推进革命进程
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8.
中心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转变。这个转变始于
A.中共“二大”上海召开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D.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
19.
据史料记载,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万载县军屯乡1931年的粮食生产比上一年增长16.2%-33.2%;同一时期,在赣东北地区农业逐年增长15%-20%,群众不仅不饿肚子,还自给有余,进行外销。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根据地将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20.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中心策略》通告,认为全国群众斗争已经“走向平衡发展的道路”,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直接的革命形势。该通告
A.正确反映了当时的国内革命形势
B.预示着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C.对国内革命形势的估计偏离实际
D.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反应
21.
“我朝二百数十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乃益肆嚣张,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踩躏我人民……此义勇焚烧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我赤子之谕。”与该《宣战诏书》相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
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23.
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是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
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
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
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
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