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图中所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中国什么时期?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进步的表现。
材料一


(1) 图中所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中国什么时期?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将耕地依照边界以1步宽、240步长为标准划分成小块,两块这样大小的土地就是一亩。秦政府将100亩左右的土地分配给个体家庭,然后向其征收粮食、饲料、稻草及劳役和兵役。
——摘编自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
请回答:(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进步的表现。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候,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候,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2.单选题- (共3题)
3.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