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57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不相符合。”
——马克思
材料二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
(2)依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一个个大国凭借各种有利因素,迅速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崛起就曾经震撼全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美国独立。但是,年轻的国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颁布与实施,对美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对于现有任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对入境者课税,唯以每人不超过十美元为限。
——摘编自《美国历史文献选集》
(1)材料一中,“严峻的形势”是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1787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材料三的法律条款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谈谈你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

2.单选题(共15题)

3.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公元前449年,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刻于12块铜板之上的某部法律条文。该法律的特点有
①有一些习惯法
②是成文法
③是公民法
④是万民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5.
《民法大全》认为:“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罗马帝国制定“全人类共同的法律”主要是为了协调
A.罗马帝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B.罗马平民与贵族的关系
C.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
D.罗马公民与奴隶的关系
6.
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后,怒气冲冲地叫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贝多芬口中的“他”是
A.拿破仑
B.俾斯麦
C.德皇威廉二世
D.沃波尔
7.
根据1791年国民会议制订的宪法,国王路易十六称为“法兰西人民的国王”(KingoftheFrench),而不再称为“法兰西国王”(KingofFrance)。此改变旨在彰显哪一政治理念
A.民族主义
B.君主立宪
C.平等主义
D.主权在民
8.
2008年11月5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在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最终以365票对173票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由此说明
①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②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③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材料突出反映
A.普鲁士有统一德意志的趋势
B.德志帝国存在不稳定因素
C.德意志各邦发展极不均衡
D.联邦制不利于德国的长期统一
10.
下图揭示了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特征是( )
A.发展历程曲折
B.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C.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D.德国的民主制度深受专制主义者和军国主义分子干扰
11.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的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12.
1841年3月,清参赞大臣杨芳经略广州“遍收所近妇女溺器为压胜具,载以木筏出御乌桶,由一副将领之,自部卒隔岸设伏,约闻己炮响,即举筏齐列水面,溺器口向贼来路,而后抄出筏首夹攻之(英军)”这不能反映的是
A.清朝封建迷信盛行
B.清朝国势渐趋衰落
C.清军军事战术落后
D.北洋水师英勇迎敌
13.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14.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前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后者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③前者落后于时代潮流,后者适应了时代潮流
④前者具有空想性,后者缺乏现实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
《天津一月记》中记载:“素不安分之徒,或投坛附和,或仿效装束,鱼肉良善……奉教者皆扮成假义和拳会,各处寻仇杀人,北京西城尤多。”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清末反洋教斗争促进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B.义和团具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C.因清政府承认,义和团向津京地区扩展
D.义和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成分不纯的现象
17.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军机处
D.枢密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