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中外历史纲要(统编)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练习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5733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9

1.简答题(共1题)

1.
经济发展程度与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与否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经济曾长期领先世界,造就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但是中国近代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在生产工具和土地制度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变革?这一时期形成的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种模式至何时开始瓦解?
(2)北宋时期,“市”的发展有何新特点?明清时期,在江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出现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相对于中国古代手工业,这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最显著的新特征是什么?试写出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名称?
(4)近代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历经曲折、举步维艰,从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題。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以下均为西方著作)
13世纪—15世纪
(中世纪晚期)
《鄂多立克东游记》、《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的中国:地大物博、世俗享乐、宗教宽容、商贸繁荣、强盛。
15世纪—16世纪
(地理大发现时期)
《中华大帝国史》、《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描述的中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交通顺畅、城市繁荣、制度完善。
17世纪—18世纪
(启蒙运动时期)
《中华帝国全志》、《风俗论》中描述的中国:崇拜儒家文化,孔子被视为道德与智慧的化身,开明君主制,选官制度公平公正,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大量进入欧洲上流社会。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根据以上材料,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键词,自拟主题,并结合中外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单选题(共6题)

4.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幕”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主要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坊和市的界限十分鲜明
C.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D.官府直接监管交易活动
5.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6.
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
A.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B.推动了文艺复兴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打败了骑士阶层
7.
宋代的印刷技术发达,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历史现象说明
A.国家治理推动了技术发达
B.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
C.科举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宋词兴盛推动了文化普及
8.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小萌同学在学习中外科技史时制作了一张统计表,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
选项
科学家
国籍
成就
A
毕升
中国
胶泥活字印刷术
B
伽利略
意大利
自由落体定律
C
牛顿
英国
经典力学
D
普朗克
德国
相对论
 
A.A
B.B
C.C
D.D
9.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