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568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古代外交活动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同时也不断地向外输送先进的文化,在相互学习和融合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这不仅推动着本国历史的进程,也影响了其他国家历史的发展。
(1)依据所学历史你可把中国古代对外活动分为哪几个阶段?
(2)用史实说明在古代对外关系中中国在哪些方面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3)归纳中国古代在外交活动中的显著特点。
2.
历史的记忆对于历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各种各样记忆的方法,用时间轴记录历史事件是一种较为普通而有效的方法,以下是三个时段的时间轴。

(1)举出以上三个时段中中国与欧洲各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历史事件。
(2)在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这一时段中中国与欧洲分别留下了哪些对各自历史影响的历史遗产?

 

2.单选题(共9题)

3.
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园之感。这是因为
A.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无损
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
C.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D.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之母
4.
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主持编纂《民法大全》期间,重金悬赏各地法学家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最有可能被采纳的是
A. 甲呈献据称是帝国前期皇帝编纂的《十二铜表法》
B. 乙上书皇帝主张“君权神授”和“按律量刑”
C. 丙建议政府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D. 丁提出罗马法律不适用于外邦人的主张
5.
南宋统治者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实行鼓励对外贸易政策,由此开辟了一条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广州
B.明州
C.泉州
D.临安
6.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人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景象不会出现在
A.秦朝
B.南朝
C.唐朝
D.宋朝
7.
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佣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A.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
B.高度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
C.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
D.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8.
下图是一件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历史文物,下列的解说不够恰当的是
A.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
B.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
C.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情况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9.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该诗句表现了作者
A.对北宋孱弱的愤懑
B.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C.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D.对北宋改革的迫切
10.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
A.秦国后期
B.西汉前期
C.西汉后期
D.宋朝前期
11.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3.选择题(共2题)

12.

读图“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网易新闻网:尽管36年过去了,但很多人仍习惯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赤脚医生……”话里的身份可以无尽的更替,不变的是话中的追忆、感激。这里所说的“追忆、感激”主要是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