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528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欧洲文明的发展的。
材料三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  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但是他也指出:“欧洲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其相似的现代科学。”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导致中国在16世纪后科技发展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历史原因有哪些?古代中国科技发达领先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共19题)

2.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3.
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4.
在介绍古希腊某位哲学家的时候,永春同学创作了一首小诗,诗中说:“他如清澈的湖水,他是明净的化身,他视知识为美德,他引导人们关照心灵,他是先知,更是无畏的殉道者……”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但丁
D.康德
5.
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驱动行事。”这表明了
A.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B.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C.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6.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7.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手饰。这实际上反映了
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
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
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
8.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
B.公民意识淡漠
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缺乏民本思想
9.
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欧洲社会转型的需要
B.中国国力日益强盛
C.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D.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10.
希腊智者与禅宗六祖慧能两者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希腊智者认为: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上感觉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A.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B.强调人的道德修养
C.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D.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
11.
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自然秘密协会”于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1601年,在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32名院士,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教会研究开始重视科学B.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
C.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文化氛围D.人们的思想得到彻底解放
12.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柏、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因为
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13.
14—17世纪古希腊、古罗马的灵感激发了文学、艺术和知识的变革。这场变革从意大利兴起,迅速传遍欧洲,形成传统上所说的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思想革命
14.
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中,“三权”不包括
A.立法权B.司法权C.行政权D.外交权
15.
“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A.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
B.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
C.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
16.
法国启蒙运动中主要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潘恩
17.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18.
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
A.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B.推动了文艺复兴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打败了骑士阶层
19.
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
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
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
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
20.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