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展开的同时,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然而中西方历史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原因。
材料一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的“梨洲”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民主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4题)
2.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吏治废弛 |
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 |
C.君主专制加强 |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3.
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谴责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冷冰冰的理性化规则,他们把其看成是法国的文化霸权。材料意在强调
A.启蒙运动阻碍了思想解放 |
B.启蒙运动根植专制传统 |
C.理性主义摒弃了人文主义 |
D.对启蒙运动的人文反思 |
4.
“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英国史学家帕尔默在此所评价的思想解放运动
A.为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
B.从根本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的一统局面 |
C.为理性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构想 |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
5.
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沉迷于世上的人、物或自我,以这些东西为人生的终极关怀,并鲜明地提出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材料中的现象
A.反映了人类最初自我意识的觉醒 |
B.说明理性已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
C.预示了近代人文精神开始兴起 |
D.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描绘了蓝图 |
6.
下图是16世纪漫画《灵魂的运输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人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
B.依靠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得救 |
C.主张通过苦行升入天堂 |
D.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
7.
《全球通史》中写到:“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里的“自然规则”是指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知识即美德” |
C.“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
D.“因信称义” |
8.
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
C.推动了欧洲的民主政治进程 |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
9.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以及结合体中每一个体的自由。在卢梭看来,达成这一目的最好的方式是
A.订立社会契约 |
B.保障信仰自由 |
C.推行三权分立 |
D.废除私有制度 |
12.
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意 | B.花鸟画,浓墨重彩 |
C.人物画,形神俱备 | D.文人画,重视写意 |
13.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④ |
14.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
15.
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
16.
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
B.西方列强的入侵 |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D.科举考试的束缚 |
18.
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济稳定发展、社会走向正轨 |
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 |
C.市民阶层兴起、生活丰富多彩 |
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 |
20.
16世纪布鲁诺因支持和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
B.教会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
C.英国的学术氛围更加宽松 |
D.教会权威已经逐渐丧失 |
21.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一部著作:“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这是因为这部著作( )
A.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 |
B.摇撼了理学的理论基础 |
C.建立起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
D.在哲学上最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
22.
“……(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材料评论的是哪一技术的应用( )
A.采矿技术 | B.蒸汽技术 | C.电力技术 | D.无线通讯技术 |
23.
某学者在评价一本书时说:它不仅使世人对宇宙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转变,对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该书指的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B.《九十五条论纲》 |
C.《物种起源》 |
D.《论法的精神》 |
24.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据此可知,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
D.思想统一,法律至上 |
25.
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