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51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历代统治者都把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存粮备荒放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即使如此,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由于古代农业生产水平的限制,粮食安全只能停留在维持最低生活需求的层次。宋元至明清时期,虽然粮食亩产明显增加,但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粮食需求剧增。历代统治者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时,都立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往往忽视了粮食自由贸易对粮食安全的作用。即使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大量土地和粮食掌握在官僚、士绅、牵强地主手中,普通农民在缴纳政府各种赋税后,面临饥荒的风险更大,加之社会救济体系的不完善,粮食安全的水平也大大降低。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生育文化源远流长。夏禹时期以后,人口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西周时,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严峻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有关人口思想的特点。
2.
注重时序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2003年人教大纲版高中历史教材与最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基本都是按照历史时序进行编排。

从表1到表2,时序阶段划分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处明显不同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末年,为躲避战乱,黄河流域“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江淮”.据考证,(东晋时)总数约90余万,约占政府领民的1/6.东晋政府没有把南迁侨户编入正式户籍—黄籍,而是编入专为侨户设置的临时户籍—白籍,白籍人不对国家负担租税赋役义务.由于战乱、灾害、暴政,又使不少人被迫成为无土可依、漂离就食的流民.大批流民的长期存在,不只意味着国家租税赋役的减少,更使统治者感到“流民散则转民为盗”的威胁.魏晋南北朝,世家豪族地主阶级对于人口的吞噬能力是非常惊人的.他们占有大量的依附人口,不在政府注册,不对国家负担义务,还千方百计扩大人口,“竞招游食”更是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逃避租税赋役,“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成为豪强大族“私附”的“藏户”.东晋南朝之世,几代统治者致力于把侨户、流民实行编户,“土断”入籍,使大批人口纳入国家版籍,由此与世家豪族展开了激烈的人口争夺,在个别时期、个别地区成效较显著.但由于世代豪族地主是历代小朝廷的社会支柱,这就决定了“土断”的实施是有限度的.
——曹文柱《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土断”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东晋南朝时期“土断”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土断”的影响.

2.单选题(共6题)

4.
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这些庄园内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这说明。
A.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B.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
5.
《唐六典》记载:“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铁,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材料反映出
A.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
B.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
C.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
D.私营矿业出现了雇佣关系
6.
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
A.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
B.政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
C.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
D.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
7.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8.
(题文)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制定润格(即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商品经济发展
C.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文人地位提高
9.
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