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3.单选题- (共4题)
3.
早在唐末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的诏令中就明文规定,“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作坊所生产的纸张、雕版印刷品(如日历等)也成为民间市场上的比较常见的商品,这种情况在唐代及其以前是很少见于记载。这说明( )
A.官府赋税来源多样化 | B.民营手工业趋于衰落 |
C.商品经济的不断活跃 | D.“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
4.
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
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
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
5.
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见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
B.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