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5135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材料二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1)指出材料一、二各出自的政治文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及其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2年7月15曰,中国外交部次长傅秉常在约见英国驻华大使馆官员安德鲁斯时,又明确提出中国收回香港的主张。在1942年底中英关于签订新约的谈判中,香港问题成为中英争执的焦点……
——《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材料二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收复香港问题的态度。并分析没有达到目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的原则立场及其结果和原因。

2.单选题(共21题)

3.
古希腊雅典公民尽管在公民大会上可以提出新的议案,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性命之虞。这表明
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4.
《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5.
罗马共和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例如: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共和国制定上述法律的目的是
A.稳定社会秩序
B.保护平民的利益
C.完善法律体系
D.维护帝国统治
6.
1689年,某国外交官提及英国当时政治状况是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签署的条约不过是一纸空文。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因为当时英国
A.王权的神圣性没有改变
B.限制王权法案的实施
C.国王已经成为虚君
D.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
7.
1787年制完会议上,与会代表达成一个妥协:黑奴在选派国会代表和纳税时按自由民人数的五分之三计算,奴隶贸易进行到1808年停止。这一妥协有利于调和
A.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D.立法与司法的矛盾
8.
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9.
1840年——1900年,列强向中国发动了数次侵华战争,造成了中国人民深重的灾难。其中有一次战争,有国人赋诗:“书生忽戎装,誓保台南北,当时好意气,灭虏斯克刻。”与诗中表达的内容相关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中日甲午战争
10.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贸易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材料中“在此以后”的“此”应是
A.《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
B.《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C.《南京条约》附约领事裁判权
D.《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反帝
11.
《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伯承同志(1892年~1986年)“对于自己的使命,是兢兢业业以求实现的”,最近五年,“遵行三民主义和党的政策,未尝逾越一步”。这一评说肯定了刘伯承
A.投身北伐战争的壮举
B.信奉三民主义的精神
C.献身民族抗战的功业
D.挺进大别山区的贡献
12.
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暗夜南湖亮斗星”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3.
某爱国运动的宣言提出:“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这场爱国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全民族抗日运动
14.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甚至还主张暴力革命……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未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根本缺陷”是指
A.未对资本主义制度进入深入批判
B.未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使命和作用
C.对未来理想社会设想不够健全
D.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
15.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发表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全部结束
B.俄国遭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C.七月流血事件使人民群众觉醒
D.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
16.
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此后几十年,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标志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
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进行经济文化方面交流
C.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D.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17.
我国法律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不结盟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重组大国关系
D.倡导求同存异
20.
二战后成立的某国际组织首脑会议宣言强调:冷战和它变成真正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和平共处的原则是替代“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该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不结盟运动
C.联合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2.
孙中山研究了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西方政治制度、经济民生和社会状况,就民生方面提出的主张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3.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