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51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北宋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清初,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最后集中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君权强化到了极点。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摘要: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该文件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原则?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体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鲁迅《看镜有感》
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先以中学固其根底,然后择西学可补吾缺者用之,西政之可启吾疾者取之。”
——张之洞在《劝学篇》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唐与清代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潮的变化。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说明其政治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6分)
《共产党宣言》
与中国的结合
理论成果
实践成果
第一次
民主革命纲领
③(2分)
第二次
①(1分)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第三次
②(1分)
④(2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抓,要有具体政策、具体措施,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1977年9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教育措施及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邓小平重视科教的原因以及随后十年党和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8分)

2.单选题(共13题)

4.
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向知府表示: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请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要捉拿的会党,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上述故事发生在
A.明朝末年的杭州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末年的上海D.民国初年的南京
5.
“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而其民族思想之发皇,轰轰烈烈,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材料所评史实为
A.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郑成功收复台湾
6.
伍修权在长征途中写诗一首: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文中空处应填写
A.瑞金B.遵义C.吴起D.会宁
7.
***曾指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团结的破坏者,是抗日失败的负责者。是内战的祸胎,必须立即废止,及由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组成联合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然后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这段讲话的背景是
A.红军长征期间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重庆谈判期间D.解放战争即将结束
8.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9.
从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到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中俄(苏)之间
A.由关系恶化到关系友好B.由不平等关系到平等关系
C.由友好结盟到不结盟D.由军事互助到经济合作
10.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1.
淘宝商城透露,在刚过去的24小时里,“2012年双11网购狂欢”支付宝交易额达到33.6亿元。由此可见,互联网
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
③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④促进了传统商业模式的革新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2.
“19世纪的英国是科学的时代,当时的时尚就是人人都谈科学。”能对此作出有力证明的是
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③进化论的提出 ④量子论的形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
著名史学家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⑤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⑥培育出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
14.
某作家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据此判断,这位作家的代表作应是(  )
A.《唐璜》B.《战争与和平》C.《母亲》D.《等待戈多》
15.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政治,尤重帝王将相、革命英雄,而今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生态史观B.革命史观C.社会史观D.近代化史观
16.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3.选择题(共8题)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②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细雨绵绵,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③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人们一天的疲劳,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

    ④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学习过后,荡着小船在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立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⑤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而变浅了,但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经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正紧张地收获。

    ⑥漓江的四季都很美,我喝着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8.

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   )

19.

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   )

20.

计算:| 32 |+2 3

21.

计算:| 32 |+2 3

2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方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三角形MNQ是三角形ABC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


23.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24.如图,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F,∠CFE=∠E.求证:AD∥BC.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