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为有关某段历史的关键词语。
①工业革命②英国③明清时期的中国④禁烟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明确写出论文主题,论述需有史实依据)
以下为有关某段历史的关键词语。
①工业革命②英国③明清时期的中国④禁烟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明确写出论文主题,论述需有史实依据)
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3分)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3分)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清政府下诏变法。翌年5月,“上谕”下达:“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中国法律近代化由此起步。晚清法律近代化几经反复,直至20世纪终结,尚未完成。
从1903年起,《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先后出台。三个总结性的大法《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民律》已来不及审议颁布施行,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府无不继承这三个大法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1901年1月,清政府下诏变法。翌年5月,“上谕”下达:“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中国法律近代化由此起步。晚清法律近代化几经反复,直至20世纪终结,尚未完成。
从1903年起,《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先后出台。三个总结性的大法《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民律》已来不及审议颁布施行,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府无不继承这三个大法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2.简答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了他戏剧创作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官场生活并未改变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结果被贬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牡丹亭记》中,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芬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附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材料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了他戏剧创作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官场生活并未改变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结果被贬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牡丹亭记》中,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芬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附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3.单选题- (共14题)
5.
古雅典著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屡屡在作品中批评和讽刺当权人物,晚年他夸耀自己因此而受过多至七十五次的控告,但每次总是被判无罪。据此以推断,当时雅典
A.城邦民主陷入危机 |
B.法制建设尚未完善 |
C.名人享有一定特权 |
D.创作自由不受限制 |
6.
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所以恩格斯说,“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的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他旨在强调罗马法
A.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
B.具有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 |
C.适用商品交换且拥有持久生命力 |
D.代表法学最高成就具有超前性 |
7.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首相和官员,首相向皇帝而不是国会负责;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国会;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这说明了德国民主制的
A.虚假性 |
B.彻底性 |
C.独特性 |
D.半封建性 |
9.
1945年8月28日,《大公报》记者子冈在报道中说:“没有口号,没有鲜花,没有仪仗队,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以下各项中,与报道中的“喜讯”关系最密切的是
A.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
B.***抵达重庆参加谈判 |
C.国共两党达成了和平协议 |
D.中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 |
10.
阅读20世纪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表,由此表推出的结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成员国数量增长具有非均衡增长的特征 |
B.20世纪6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期 |
C.20世纪90年代的增长与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关 |
D.世界政治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
11.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
12.
按照史学家陈锋、张建民的观点:“宋代至清代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属于“明清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①商税收入开始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
③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
④传统商业发展,开始出现夜市
①商税收入开始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
③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
④传统商业发展,开始出现夜市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3.
阅读下表,分析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 总人口(万人) | 城市人口(万人)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1600年 | 411 | 33.5 | 8.25 |
1700年 | 506 | 85 | 17.0 |
1750年 | 577 | 121.5 | 21.0 |
A.商业革命推动 |
B.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 |
C.工业革命兴起 |
D.圈地运动的进行 |
14.
随着妇女更多的参与工业化生产,至19世纪70年代,英国已经有503000名妇女符合地方选举的资格条件,并且已有妇女开始当选市长之职了。到1890年英国共有100名妇女在竞选学校委员会中获胜。1895年有近839名妇女当选为济贫法委员会委员。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妇女经济上获得独立 |
B.工业领域走入近代化 |
C.民主法制意识的健全 |
D.广大妇女的不懈斗争 |
15.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
16.
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②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①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②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7.
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的微光”。这里的“微光”指的是
A.理性主义冲击着法国的封建专制 |
B.法国开始进入资产阶级大革命 |
C.伏尔泰葬入思想圣殿巴黎圣贤祠 |
D.波旁王朝正处在法国极盛时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