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1882年,英商魏特模等拟在上海设立纺纱厂,总理衙门明确指出: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没厂欤!这表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A.因目的明确具有垄断性 |
B.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
C.旨在抵制西方列强侵略 |
D.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 |
2.
《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下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 |
B.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 |
D.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 |
3.
19世纪中后期,西学译作有《行车指要》、《水师操练》、《克虏伯炮说》、《制火药法》、《防海新论》,(宝藏兴焉》、《工程致富》,《探矿取金》、《西艺知新》、《农学初级》、《农务全书》等,这些译作
A.表明西学已成为社会时尚 |
B.反映出救亡图存迫在眉睫 |
C.与洋务事业兴办密切相关 |
D.旨在提高民众的科学素质 |
4.
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目的是
A.纵容官僚资本的膨胀 |
B.弥补战时经济的不足 |
C.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 |
D.改善工业结构的失衡 |
5.
下图为《1887—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出自王玉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研究》)

对以上表格中人均收入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对以上表格中人均收入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1887—1920年收入增加与政府政策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关 |
B.1920—1936年收入增加与列强侵华放松、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 |
C.1936—1949年收入减少与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之间内战有关 |
D.1887—1949年收入变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动紧密相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