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4980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组织必须有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使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都能接受。马克思起草了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失败更甚于胜利—不能不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各种心爱的万应灵丹都不灵,并为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正的条件开辟道路。
——恩格斯
材料二 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的名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2.
黄宗羲、严复两人的思想具有理论视界的一致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固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刚七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中晚期,东西方一些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主要国家区城图

材料二 近代史上的社会变革言论摘要
序号
言论

“如果没有相当多的赔偿或者自愿的让步,地主就不可能从农民那里取得法律上规定让他们得到的权利。如果使用地主的土地而不因此履行相应的义务,则是违反任何一种正义性的。”

“断然废除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其核心者,唯“脱亚”二字而已。”

“今欧、日之强,皆以开国会行立宪之故。皇上翕受嘉谟,毅然断行,此……生民之幸也。请即定立宪为国体,预定国会之期,明诏布告天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依次写出材料二中三则言论所对应的国家(写字母)。
(2)据材料二,分别指国家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它们扫除障碍的主要手段有何相似性?
(3)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三国社会变革的核心理念。

2.论述题(共1题)

4.
一个国家(集团)的国际地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中心国家安全计划主任彼得·罗德曼撰文指出:“看来美国人非常得意的单极阶段在其他地方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庆贺。世界其他多数大国,甚至包括美国的友邦,都把抗衡美国势力作为对外政策的主题。实际上,它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个主要趋势。

——《参考消息》(2000年7月25日)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明确将“经济安全”列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首,在美国历史上首次把经济外交提到美国全球战略的高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强化美国的经济外交力度。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明确提出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大国关系中积极拓宽和深化经济交流与合作。

——李长久《经济外交: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 俄著名历史学博士阿列克谢阿尔巴托夫在1998年撰文说“俄在21世纪不会起重大作用”,他分析五极的经济实力,认为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美占21%,欧盟占21%,日本占8%,中国占7%,俄只占1.7%。

——张中云《政治多极化发展的若千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认为其国际地位是什么。“其他多数大国”认为自己在当今国际中起何种作用?
(2)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指出中美两国对外政策的目的。这体现了什么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就“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关系”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3.单选题(共16题)

5.
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1月9日凌晨1:40,第58届总统选举初步结果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这说明唐纳德·特朗普将在宣誓就职之后
A.成为国家元首、国会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B.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C.有权增加参、众两院共和党人的席位
D.有权随意替换最高法院大法官
6.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二十一条”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7.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1903年又在《苏报》上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这说明章太炎
A.主张反清革命
B.反对民主共和
C.提倡保皇立宪
D.支持君主立宪
8.
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表明
A.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
B.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
D.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9.
近日《秋水长天》出版发行,它是一部描写两岸题材,是一部书写家国情怀暨反省民族离患的军事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2005年,“胡连会”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D.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10.
渡江战役期间,***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1.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些举措说明
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
12.
1985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13.
英国文豪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中曾真实地描绘了英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贫民窟、童工、妓女、刑事犯罪、骗钱学校、高利贷剥削等等人间众生相。下列在创作风格上与狄更斯相似的作家是
A.雨果
B.易卜生
C.贝克特
D.泰戈尔
14.
“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通过学习,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材料中“这些人”是指
A.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学派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领袖人物
15.
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孤禽图》,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
B.注重对景物的逼真摹写
C.特别讲究布局与构图
D.具有气势雄壮的特色
16.
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经典力学
D.量子假说
17.
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芽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18.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B.标志着***思想的诞生
C.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D.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
19.
“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对于赫鲁晓夫的这封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信书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
②“进攻性武器”当中包含核武器
③信中的“命令”使加勒比海地区重归平静
④信中所持的理智和克制态度值得后世借鉴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20.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最为一致的是
A.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