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材料:曹操指责袁绍在冀州吏治败坏时说“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取得冀州后,曹操特别强调“重豪强兼并之法”,下令“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加王脩任魏郡太守,“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杨沛为长社长,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背如法,沛杀之,曹操“以为能”。司马芝为管长。豪族刘节为郡主薄,宾客千余家多不奉法,包庇宾客不服兵役,司马芝即以刘节为兵。满宠为许令,曹洪的宾客犯法,满宠依法治罪。曹洪向曹操求情。满宠知道后,未等曹操说话,就把曹洪的宾客杀掉了。曹操听到后,高兴地说:“当事不当尔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限制豪强势力的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限制豪强势力的作用。
3.单选题- (共42题)
3.
有学者在评述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说:“(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A.废除债务奴隶制 |
B.发展工商业 |
C.建立陪审法庭 |
D.实行财产等级制 |
4.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曾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等政体。这反映了法国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
B.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
C.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
5.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1957年,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对此,美国总统有权
A.以违宪为由免除福布斯州长职务 |
B.提请国会参议院弹劾州长福布斯 |
C.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 |
D.要求州议会罢免福布斯州长职务 |
6.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皇帝与首相的权限,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材料说明德国
A. 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
B. 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C. 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D. 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点
A. 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
B. 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C. 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D. 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点
7.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 B.分权制衡原则 |
C.共和制度 | D.主权在民原则 |
8.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
9.
1838年6月,黄爵滋在《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中称:“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由此可推知,他主张禁烟应该首先
A.厉行闭关禁海政策 |
B.重治吸食人员 |
C.防控白银大量外流 |
D.严惩鸦片贩子 |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分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
A.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 |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 |
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
11.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共计46个单位662人,会议通过了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这表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
C.公民在宪法面前有着同等的机会 |
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 |
12.
1986年,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的采访时说道,“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天又被别人拿去了。”邓小平意在说明
A.海峡两岸同胞的同根同面性 |
B.维护国家统一的必要性 |
C.中央政府在统一中的主导性 |
D.实行“一国两制”的可能性 |
13.
1955年,(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写道“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表明与会各国
A.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原则 |
B.坚持民族独立和自主原则 |
C.在意识形态领域达成了共识 |
D.寻求区域间合作的新模式 |
14.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15.
1946年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凯南这一谈话表明当时
A.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冷战政策 |
B.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 |
C.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 |
D.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 |
16.
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
A.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 |
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 |
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
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 |
17.
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A.政治外交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
C.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 |
D.照搬苏联的发展模式 |
18.
为缓解目前的金融危机,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高达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提出“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这一限制条款与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相违背
A.世界贸易组织 |
B.联合国 |
C.世界银行 |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19.
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
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
C.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 |
D.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
20.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我国古代
A.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
B.商业政策较为灵活 |
C.商业税超过农业税 |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
21.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合理解释应该是
A.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
B.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
C.手工生产产品质量欠佳 |
D.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地位 |
22.
《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据此可知当时
A.限制经营场所 |
B.奉行“重农抑商” |
C.商业空前繁荣 |
D.重视监管商业 |
24.
1911年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个基本要素:(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二)科学地选择工人;(三)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四)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地合作。这表明当时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缓和 |
B.科学向技术的转化推动经济发展 |
C.工业革命推动管理科学的诞生 |
D.政府从自由放任向有限干预转变 |
25.
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要产品的产值中,私人资本工业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78.8%降至1944年的46.3%。1947—1948年,国统区私人工业资本仅仅恢复到1936年水平的78.6%。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
②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③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
④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
②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③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
④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6.
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以前,洋纱市场仅限于华南各埠,但到70年代以后,扩展到了华北和内地各省,并深入到许多边远地区。洋纱深入内地反映了
A.中国纺织业水平急剧下降 |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纺织 |
C.我国居民普遍崇洋媚外 |
D.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27.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28.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从封闭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和加入WTO的百年之路》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太平天国运动 |
29.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 D.洋务人才的匮乏 |
30.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某法案,不仅规定了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则,还规定了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凡是接受该法案的企业,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该法案对应的措施是
A.调整工业生产 | B.整顿财政金融 | C.成立农业调整署 |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31.
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A.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
B.彻底冲破传统思想束缚 |
C.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
D.体现近代民主思想萌芽 |
3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
B.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
33.
马丁·路德从《圣经》的《福音书》认识到:耶稣基督已死,业已代人类在上地面前赎了罪,信徒只要相信耶稣,就可以得救。这一观点( )
A.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理论 | B.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影响 |
C.有助于教徒摆脱宗教束缚 | D.促进自由宗教观的形成 |
34.
“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材料中“优秀人物”所主张的学说出现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
A.智者运动 |
B.宗教改革 |
C.文艺复兴 |
D.启蒙运动 |
35.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多指专门以教授青年善辩而获取报酬的职业教师,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他们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是非的人。这是因为在柏拉图等看来,“智者”( )
A.过于追求名利与技能 | B.哲学探究偏离了道德 |
C.诋毁苏格拉底的思想 | D.醉心于投机城邦政治 |
36.
古代雅典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尽可能用开朗的心情,承担起灾难来,并且迅速地反抗它,无论对于城市或个人,这都是真正的力量。”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战争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
B.史学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
C.公民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
D.民主政治推动城邦发展 |
37.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此举是为了
A.抑制民间商业活动 |
B.维护中央统治权威 |
C.垄断雕版印刷技术 |
D.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
38.
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市民阶层的壮大 |
C.统治者开明的政策 |
D.资本主义的萌芽 |
39.
达尔文的研究“革命性地将人类从自然的中心”降到“与动物同等的地位……科学地解读了人类自身的本性”。达尔文的研究成果是
A.创立了进化论 |
B.完善了力学体系 |
C.提出了相对论 |
D.确立了细胞学说 |
40.
梁启超自1896年担任《事务报》主编以来,尽力使报刊通俗易懂,他开创了半文不白、平易通畅、直抒胸臆的“时务文体”。这种文体的出现( )
A.有利于宣传共和思想 | B.配合了新思想的传播 |
C.发出了文学革命信号 | D.推动乡村报刊业发展 |
41.
1962年,邓小平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据此可见当时邓小平( )
A.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 B.以生产力为判断标准 |
C.认为法律要为经济让路 | D.赞成农民搞承包经营 |
42.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所谓加强团结者,“必保持中国民族真诚纯一之精神”“革命精神必求其纯一”,“故我同志同胞必须共矢忠诚,在最高统帅领导之下,绝无保留,绝无犹豫”。由此可知,国民党
A.注重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 |
B.企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
D.努力调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
43.
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醣”。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政治活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B.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重要性 |
C.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
D.百善孝为先思想源于宗法观念 |
44.
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对此,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
A.反全球化,坚持走独立发展道路 |
B.反对全球化只使发达国家受益 |
C.反对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分化加剧 |
D.反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应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
4.选择题- (共4题)
4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