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普通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494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突出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对世界市场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紧急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2.单选题(共9题)

3.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4.
下图为一时事漫画《全球货币——美元》。代表美国、日本、西欧的三个人组成了一个美元的符号,美国人高高在上,得意洋洋。该漫画的寓意主要包括(  )

①美元的优势地位明显     
②西欧、日本共同阻止美国经济的扩张
③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A.①B.②③C.①③D.①②
5.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开启了以个体研究为重点的先河,第一次尝试解决“我是什么”和“我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他们的思想
A.体现雅典民上政治特征
B.否定神的意志高于一切
C.表明人类自我精神觉醒
D.强调社会普遍道德标准
6.
在伦理观上,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孟子也认为“人性本善”。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实行法制和实行人治
B.民主政治和专制统治
C.自我节制和专制统治
D.道德教育和施行仁政
7.
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
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
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8.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禁欲主义
D.蒙昧主义
9.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
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10.
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B.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C.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D.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11.
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3.选择题(共1题)

12.

这个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以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为宗旨.该组织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