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493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意大利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富裕的拜占廷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材料二按某些方面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除雷奥纳都及其他几个人而外,都不尊重科学——尊重科学那是十七世纪以来大多数重要革新人物的特色……不过他们用古代人的威信替代教会的威信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人的威信”指什么?并分析其“替代教会的威信”有何作用。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
历史学家贵查第尼在1529年写道:“再没有谁比我更憎恶祭司的野心、贪婪和放荡了……尽管如此,我在已任教皇教廷中的位置,迫使我只得为了切身利益希求他们伟大。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早已像爱自己一样爱马丁·路德了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3)据材料三,分析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的原因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2.选择题(共1题)

2.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3.单选题(共15题)

3.
《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朝
D.宋朝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5.
《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
6.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是
A.纺织业
B.交通运输业
C.冶金业
D.机器制造业
7.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外资经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截止到1996年底,外商实际投资累计总额已达到1748.84亿元,总产值也达到了10972.8亿元。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深化
B.全球化趋势加强
C.新经济体制建立
D.思想进一步解放
8.
《城南旧事》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
A.报纸上出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
B.穿着列宁装是一种时尚
C.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
D.搭乘地铁出行成为现实
9.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知识即美德”
B.拯救人类心灵
C.追求生命价值
D.“认识你自己”
10.
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句话表明
A.文艺复兴前后,人神主导地位的变化
B.文艺复兴才让人们有了真正的现世生活
C.文艺复兴第一次把人放到世界和社会的中心看待
D.文艺复兴后,人们开始反对神的存在,追求人性自由
11.
马丁·路德说:“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该观点意在
A.主张“因行称义”
B.否定神学
C.倡导人性解放
D.宣扬“因信称义”
12.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
13.
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都可能是合理的政体。但是他又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
A.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B.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
C.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D.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
14.
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定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
A.君主立宪
B.人民主权
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
15.
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②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③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欧洲
④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和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17.
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B.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C.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D.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选择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