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特征。
(2)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
(3)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4)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特征。
(2)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
(3)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4)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3.单选题- (共24题)
4.
下表中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农业 | 工业 | 服务业 |
1841年 | 20% | 43% | 37% |
1877年 | 14% | 55% | 31%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B.工业革命的推动 |
C.海外市场的扩大 |
D.人口数量的减少 |
8.
“它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材料评价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 |
B.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 |
C.罗斯福新政 |
D.英国政府的福利政策 |
9.
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总统就职后的第八天,发表了著名的关于解决金融问题的“炉边谈话”。下列属于其整顿金融措施的是
①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②调整农产品结构
③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④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①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②调整农产品结构
③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④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10.
“美国经济1991年3月到2000年2月出现了持续107个月的良好运转态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降到历史最低水平。”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
B.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
C.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
D.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
11.
很多史学家把公元公1500年前后作为全球一体化的开端,这可能是因为公元1500年前后
A.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C.欧洲同其他地区开始经济文化交流 |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
12.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理论依据是
A.重商主义 |
B.自由主义 |
C.凯恩斯主义 |
D.货币学派理论 |
13.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舶从英国港口出发到广州从事贸易时,其船载物资中经常有90%是白银。这一事实可以说明当时
A.清政府禁止进口英国商品 |
B.英国丧失殖民强国地位 |
C.英国政府禁止大量出口本国产品 |
D.英国对华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
14.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这样描述大头针的生产:“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把它拉直,第三个人再把它切断。”依此类推,这种程序使得10个人一天生产48000枚大头针,而“如果靠个人单独工作,每个人一天甚至生产一枚大头针都会有困难。”这表明
A.这时大头针的生产浪费了更多的劳动力 |
B.当时工人的劳动强度相当惊人 |
C.专门化和劳动分工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
D.西方已进入机器制造机器的时代 |
17.
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工业革命
D. 光荣革命
时间 | 威尼斯 | 葡萄牙 |
1498—1501年 | 年均350万英镑 | 年均100万英镑 |
1502—1505年 | 年均22.4万英镑 | 年均230万英镑 |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工业革命
D. 光荣革命
18.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
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
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
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
20.
“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这次航行的结果是
A. 完成了环球航行 B. 到达了印度半岛 C. 发现了“新大陆” D. 抵达南非好望角
A. 完成了环球航行 B. 到达了印度半岛 C. 发现了“新大陆” D. 抵达南非好望角
22.
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 )
A. 煤炭、石油 B. 电能、核能
C. 煤炭、核能 D. 电能、石油
A. 煤炭、石油 B. 电能、核能
C. 煤炭、核能 D. 电能、石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