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习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4847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仍享有许多特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让·博丹认为,国家主权即“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掌握主权的统治者在时间任期上不受限制,“绝对地和完全地”掌控整个国家和人民,拥有绝对的权力去制订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荷兰人格老秀斯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论,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一的法理基础。他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彼此均受制于国际法的最高规范——“普遍至高的正义原则”。国家从事战争的主权行为必须符合自然法和正义原则,出于“自卫、恢复自己的财产和处罚”,根本目的是解除敌方危害别人的力量,维持世界和平。

——摘编自赵建文《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论演进》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民族国家在申请加入或想得到援助、贷款时,就不得不接受其强制性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民族国家将部分主权移交了出去。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发达国家权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权力越来越小。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使强势国家有机会压榨、胁迫弱势国家,限制和削弱弱势国家的主权。在理论上,一些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国家主权过时论,对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反对霸权的立场横加干涉和无理指责。

——摘编自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博丹和格老秀斯国家主权观的异同,并从其所处时代发展主题的角度,分别指出两人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主权带来的挑战与冲击的表现,并简单谈谈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2.论述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世界贸易发展大事表
20世纪30年代
美国胡佛政府出台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把3200多种产品和原材料 的进口关税税率提高到60%,而其贸易伙伴国在法案出台前就已经闻风进行反制,打起了贸易战。
20世纪40年代
美国等23个国家签署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贸易准则,是协调国际贸易与各国经济政策的唯一的多边国际协定。总协定成立以后,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增长。
20世纪70年代
美国通过贸易法,强调自由贸易必须建立在公平竞争之上,并设置了301条款,目的是使美国有权裁定其贸易伙伴是否存在贸易壁垒,借此扫除美国的出口障碍。
20世纪90年代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从表中提取关于世界贸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题)

3.
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年)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
A. 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统一
B. 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
C. 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
D. 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