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4755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改变人类生活的革命

19世纪的人类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各种新生事物﹣﹣轮船、汽车、飞机……

材料一:“每年都有几近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出现”的这个“卓越不凡的国家”……自1821年第一艘轮船在多佛尔和加来之间开始航行以来,行旅往来已经舒适得多了。“即令遇到逆风,”只要风力不太强的话,渡海现在只需要三、四小时……从伦敦驶往荷兰的轮船,甚至驶往汉堡和哥德堡的轮船,在1828 年以来就已经把大部分邮件和客运吸取去了。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1)从材料一看,这个“卓越不凡的国家”正经历着什么重大事件?期间出现了哪些“新颖事物”?

材料二:“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充满了来自传声筒的噪声干扰。

﹣﹣约翰•尤内夫《近代西方的崛起》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哪些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2.单选题(共14题)

2.
公元前594年,古希腊雅典城邦进行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属于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3.
近代一位皇帝对某不平等条约发表措辞严厉的上谕:“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该不平等条约当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
有人评价俄国在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后,便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这里的“重大变革”指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5.
为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  )
A.“杜鲁门主义”B.成立“欧共体”C.“马歇尔计划”D.成立“北约”
6.
20世纪的国际格局经历了多次变动,其中带有鲜明意识形态对峙的国际格局是(  )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B.雅尔塔体系
C.“欧洲共同体”D.一超多强体系
7.
名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以“援朝”、“跃进”为名字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在20世纪(  )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8.
2016年,英国通过“公投”,决定脱离以下哪一组织(  )
A.B.C.D.
9.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这里罗素强调启蒙运动
A.前提条件是科技发展
B.核心内容是理性主义
C.主张人文思想传播
D.应该以普及教育为手段
10.
坚定主张推翻君主制的启蒙思想家是(  )
A.霍 布 斯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 梭
11.
19世纪70年代,日本岩仓使团考察德国后,发出“这才是我们的榜样”的感叹。对这一感叹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德国是列强中经济实力强大的B.德国是列强中对日本最友好的
C.德国的现代化道路最适合日本D.德国的军事力量强大适合日本
12.
列宁说:“1861年2月19日,是俄国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开端。”这句话肯定了沙皇
A.彻底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B.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C.巩固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D.提升俄国人民生活质量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位德国官员说:“我们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是为了给新德国带来和平,但是,实际上我们给新德国的第一个礼物竟然是一个被强加的屈辱和约。”“屈辱和约”指的是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D.《四国条约》
14.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下列哪些途径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
①姜寨遗址 ②二里头遗址 ③甲骨卜辞 ④《史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5.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B.服饰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为主流
C.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D.尊孔复古盛行,服饰呈现多样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