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伴随着分类和统计技术的进步,地图开始多角度地展现传统实力的各个要素。如人口地图、资源图、军备图等。上图是根据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跨大西洋移民潮所做的示意图。20 世纪初和 20 世纪的 30 年代移民潮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二战后出现了大规模到欧洲寻找工作的场景。到 20 世纪 70 年代,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对外来移民关闭了大门,这种突然关门政策打断了传统的移民流动。
——[法]玛丽·弗朗索瓦·杜兰等《全球化地图》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19 世纪末以来的移民变化做出相关分析。

伴随着分类和统计技术的进步,地图开始多角度地展现传统实力的各个要素。如人口地图、资源图、军备图等。上图是根据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跨大西洋移民潮所做的示意图。20 世纪初和 20 世纪的 30 年代移民潮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二战后出现了大规模到欧洲寻找工作的场景。到 20 世纪 70 年代,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对外来移民关闭了大门,这种突然关门政策打断了传统的移民流动。
——[法]玛丽·弗朗索瓦·杜兰等《全球化地图》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19 世纪末以来的移民变化做出相关分析。
2.
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争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2)二战后“这一局面”得以改变。试以20世纪40年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争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2)二战后“这一局面”得以改变。试以20世纪40年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时间 | 事件 |
1989年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
1993年 | 欧洲联盟成立 |
1994年 |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2.单选题- (共19题)
3.
有资料表明,1840—1864年,广州的港市地位步入了衰退期,1851年成为广州港发展的转折点。1853年起,广州外贸中心地位逐步被上海取代。导致这一时期广州港地位变化的事件有( )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南京条约》的签订
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南京条约》的签订
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4.
《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
A.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 |
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C.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 |
D.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 |
6.
《唐律疏议》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这表明唐代均田制
A.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 | B.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 |
C.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 D.没收地主的超额占田 |
9.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明代中叶以来
A.手工业领域发生新变化 |
B.白银普遍流通,货币制度趋于规范 |
C.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
D.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
10.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
11.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 |
C.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
12.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13.
16世纪以后,英国加入海外贸易竞争,开展海外殖民活动。英国走上海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标志是
A.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战 | B.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
C.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 | D.颁布《航海条例》 |
15.
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
16.
亚当·斯密说:“从1630年至1640年……欧洲的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从来没有达到过这种地步。”此现象发生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A.欧洲出现自然灾害 | B.东西方商路被阻断 |
C.大量的金银涌入 | D.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17.
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 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D. 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A.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 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D. 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8.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
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
19.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状况的结论是


A.追求高速度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
B.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经济巨大破坏 |
C.压缩投资以实现国民经济调整 |
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
20.
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
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
D.“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