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图中的漫画反映了清朝的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说明实行该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图片,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及取得的成就。

材料一

(1)材料一图中的漫画反映了清朝的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说明实行该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图片,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及取得的成就。

2.
阅读下面关于中国城市化的两幅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城市和地区分布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通商口岸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对外开放对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城市和地区分布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通商口岸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对外开放对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远影响。
2.单选题- (共12题)
3.
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
B.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
4.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
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
5.
下图反映的是2011—2015年中国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数量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中国

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中国
A.经过改革开放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
B.顺利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 |
C.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 |
D.需要深化改革才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
6.
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建筑业 | 交通运输业 | 商、饮、服务业 |
1982 | 29.28 | 74.92 | 5.38 | 9.58 | 17.01 |
1988 | 23.28 | 773.52 | 95.58 | 372.55 | 623.23 |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
7.
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某厂长步鑫生实行改革获得成功。1983年,《人民日报》《浙江日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全国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热潮。这一现象
A.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已完成使命 |
B.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体现了改革开放全方位展开 |
8.
我国农村的改革已走过30多年的光辉历程,30多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到2012年增加到4140元;30多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到2012年,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该变化是由于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9.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
10.
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29年间平均递增3.5%。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6年间平均递增4.9%,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阶段为1985年至今,年平均递增1.2%。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B.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允许自由买卖 |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 |
11.
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改革改变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性质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在农村确立 |
C.农产品价格的增长体现了国家优先发展农业的国策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
12.
从1979年到1992年,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5%以上下降至10%以内。这意味着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
B.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 |
C.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动摇 |
D.私营工商业迅速发展 |
13.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
C.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