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1902—1936年外国列强对华投资(百万美元;括号内为百分比)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从结构上看,经历了由第二产业规模增加,比重上升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过程。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更多流向了高新技术,2017年达到了总额的27.4%。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外国列强对华投资类型和投资国家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对华投资类型或投资国家产生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和近代列强对华投资相比,有什么本质区别?新时期我国外资利用有何意义?
材料一事件发生的近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顽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摘编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的高等教育逐步普及,青年学生成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一股活跃的力量。在20世纪60年代,学生们成立了“争取民主社会学生组织”,美国爆发了一场以广大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对抗当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系为目标的激进主义运动,他们打出了反战争、反歧视的口号,要求政府退出战争,调整种族歧视政策。这一场规模浩大的学生运动持续了将近10年,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人,最终在60年代后期,迫使美国政府作出了让步。
——摘编自刘文龙《社会转型视角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和美国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
2.论述题- (共1题)
材料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问题: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不足虑,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
——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3.单选题- (共8题)
A.春秋大一统 | B.君权神授 | C.克己复礼 | D.天人感应 |
A.要保证抗英措施的机密性 |
B.担心受到传统士人的议论 |
C.对清朝统治阶层感到失望 |
D.避免挫伤军民的战斗热情 |
A.科技发展促进理性传播 | B.自然科学取代宗教地位 |
C.宗教改革推动科技进步 | D.启蒙运动消除愚昧无知 |
A.具有强烈的反理性色彩 | B.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 |
C.通过现实主义勾画未来 | D.把启蒙运动推向顶峰 |
A.集体安全 | B.委任统治 | C.维护和平 | D.全体一致 |
A.权力与血缘相联系 |
B.王权专制受到制约 |
C.仁政思想深入人心 |
D.贵族政治色彩浓厚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B.皇帝和大臣日益走向对立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