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小说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谈谈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关联。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慨括40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2.单选题- (共13题)
A.重建小农经济 |
B.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
C.建立正常的赋税征收制度 |
D.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
A.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
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 |
C.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
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完全隔绝 |
B.中国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
A. “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 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D. 中国的白银矿产资源丰富
A.麦哲伦 |
B.迪亚士 |
C.达·伽马 |
D.哥伦布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

A.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
B.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
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
D.圈地运动引发产量减少价格上涨 |
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
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
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3.选择题- (共8题)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①这句话是正确的{#blank#}1{#/blank#}
②两个铁球总是同时着地{#blank#}2{#/blank#}
③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blank#}3{#/blank#}
④做一次公开试验{#blank#}4{#/blank#}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