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练习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462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9

1.简答题(共1题)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凤阳地多不打粮,女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新娘进凤阳。”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2)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①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但之后的一段时间内(1957~1976年),我党在两个问题上一再失误,试问这两个问题是什么?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③中国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④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提示: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
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3.单选题(共15题)

3.
我国特区与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外交方针不同
4.
1961~1963年我国大规模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据史料记载,1961~1962年两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1963年6月共减少2800万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最合适的是
A.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城市粮食供应紧张
B.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C.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我们转移城市人口
D.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挫
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时,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
①包产到组
②包产到户
③集体经营
④休养生息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发展乡镇企业
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④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7.
“(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还把加强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斥之为‘条条专政’、‘ 扼杀地方积极性’,因而盲目地下放企业管理权,大搞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分散主义。”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断掀起高潮
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禁运
C.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政治运动的严重影响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8.
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9.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自然灾害的影响
10.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1.
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12.
1979年,居住在深圳的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给予深圳特殊的经济政策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3.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14.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15.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16.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17.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4.选择题(共6题)

18.

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

19.4÷11的结果的小数点后面第20位上的数字是(   )。
20.请你将能组成词语的两个字写下来。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21.请你将能组成词语的两个字写下来。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22.请你将能组成词语的两个字写下来。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23.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