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46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民主法制和思想建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钦定宪法大纲》
 
皇帝独揽大权,但立法、行政、司法权有所分离
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共同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1954 年宪法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 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材料一   1953 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 10万人选代表 1人,一般省份每 80万人选 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 8:1。这一比例在 2010 年春修改为 1:1。
(2)根据材料一,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材料二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经济战线上如此,军事路线上也完全应当如此。
材料三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关起门来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两种关门都不行。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就快一点这就是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突出强调的思想,请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一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

2.单选题(共20题)

2.
 ***的《西江月》(1927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是
①开展土地革命 ②武装反抗国民党
③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②③D.③④
3.
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匪区”变迁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该“匪区”应该是指
A.农村革命根据地B.沦陷区
C.陕甘宁边区D.解放区
4.
历史名城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的枯荣兴衰。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是
①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③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
④中国人民政治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D.③④
5.
 史学家胡绳指出,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 “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以下史实中 有利于中共争取是中间势力的有
①八七会议纠正党内右倾错误    ②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③促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④***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③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6.
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出:“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施,国民党一党独裁制度即开始破坏,在全国范围开始了国家民主化。这就将巩固国内和平,使我们党及我党所创立的军队和解放区走上合法化。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胜利。”材料中所指的“决议”出自
A.《双十协定》B.《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C.《国内和平协定》D.《共同纲领》
7.
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
A.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B.楚汉相争,成者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8.
下图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其研究主题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B.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D.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9.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是
①国民党残余势力仍盘踞西南等地
②长期战乱导致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③美国占领当时台湾威胁新生人民政权
④帝国主义国家采取对华敌视态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D.①②③④
10.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坚决防止个人崇拜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
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12.
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 )
①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②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④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 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相比,共同之处是
①纠正党的“左”倾错误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③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④形成了党的新领导核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
“改革 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
A.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B.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
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
2015 年某纪念馆举办特展,展示了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思想”的重要文件。该展览为
A.中共“二大”——九十三周年纪念展B.八七会议——八十八周年纪念展
C.遵义会议——八十周年纪念展D.中共“七大”——七十周年纪念展
18.
国民革命失败后,***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一理论最为关键的社会实践依据是
A.中国农民占 95%以上人口,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
B.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必须避免在城市与强大的反革命势力正面抗衡
C.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给了革命以可乘之机
D.中国地方性的小农经济,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可能
19.
下列作品之中,体现出***思考中国共产党开始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是
A.《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D.《论联合政府》
20.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21.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3.选择题(共1题)

22.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