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458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
1927年至1937年,虽然国民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却努力继承孙中山先生重建国家的遗志。国民政府推行货币改革,用银元代替银两,与推行纸币(法币)为合法货币。国民政府以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为后盾,从1928年到1929年,同美、德、英、法、日签订了平等友好的关税协定,根据这些协定列强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陇海铁路在1934年延伸至西安,1936年粤汉铁路竣工,铁路路网从八千公里延伸至一万三千公里。各省公路建设、现代航空、水上轮渡事业都有骄傲的发展。工业化方面,一些轻工业如棉纺织业、面粉制造、钟表、水泥和化工制造等领域也出现颇大的进展。但是,国民政府忽视了古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困苦。国民政府未达成财政均衡,而是靠赤字开支维持。年复一年的预算不平衡导致了滥发纸币,这在后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促使1949年国民政府的经济崩溃。
﹣﹣摘编自徐约《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近代化的主要成就,并概括其存在的问题。

2.单选题(共24题)

2.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
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
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
3.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4.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②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土地私有化确立于战国时期,汉唐时期“抑兼并”政策频频出现,而宋代却推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推行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缓解
B.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C.地方割据分离势力受到制约
D.政治权力的分配出现下移
6.
汉初,因“除钱律,民得铸钱”致使民间私铸钱币一度得到发展,部分郡国“即山铸钱,富埒天子”。汉武帝时期下令全面禁止民间铸币,“盗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出西汉时期
A.律法松弛导致金融混乱
B.经济特权助长王国势力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冲击
7.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
8.
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
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9.
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由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
B.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
C.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D.豪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10.
《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后在恭王三年(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释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该现象
A.丰富了井田制研究的视角
B.质疑了《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成因
D.证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存在
11.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学习必要的适应社会发展。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民主治政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12.
1825年,英国发生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为此,英国政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颁布《航海条例》
B.发动鸦片战争
C.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D.建立福利国家
13.
“中世纪的西欧人认为,这些由习惯限定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农奴占有土地的权利,都具有法律效力……当佃户的权利受到领主侵犯而又不能得到法庭保护时,自由身份的佃户可以越过庄园法庭向王室法庭申述冤情。……在许多情况下,在佃户的集体压力下,地租不仅难以浮动,还出现一再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西欧
A.中世纪收取固定地租的原因
B.价格革命对农民有利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封建制度已完全解体
14.
1609年,荷兰人格劳修斯匿名发行的《海洋自由论》一书,曾断言:“任何国家到任何他国并与之贸易都是合法的,上帝亲自在自然中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格劳修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荷兰
A.为了获取商品市场与原材料产地
B.已经完成海军军队的近代化改革
C.以重商主义推动了海上自由贸易
D.力图打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
15.
布罗代尔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这场战争”
A.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B.荷兰取得独立,成为了“海上马车夫”
C.英国获胜,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地位
D.西班牙失败,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
16.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7.
(题文)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A.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B.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C.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
D.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18.
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消除封建制度残余
B.北洋政府采取保护民族企业政策
C.北洋政府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府
D.北洋政府为了增加税收而放宽了限制
19.
下表为1800年—1850年年北直隶宁津县乡镇的零售物价和银钱比价指数图,以下对表中数据解读不合理的是
A.该地零售商品价格水平基本维持稳定
B.该地人民的实际赋税负担愈来愈沉重
C.鸦片走私猖獗导致银钱比价剧烈波动
D.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着西方的侵略
20.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
1937.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总计
工厂数量
234
419
517
306
1061
1376
549
5462
 
A.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的体现
B. 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 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 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1.
1896年,全国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自办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直至清朝灭亡,一直拥有发行钞票的特权,并代替传统钱庄,提供了国内工商业经营所需的绝大部分贷款,这表明()
A.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B.中国近代金融体系已经确立
C.外国资本输入份额减少D.金融变革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22.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A.规模经营呈良性发展
B.垄断了商民交通运输
C.与洋商交通运输争利
D.开创收购外企的先河
23.
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A.落实八大二次会议的具体措施
B.总结“一五”计划建设经验的成果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D.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有益探索
24.
从1979年夏收开始,粮食统购价格提高百分之二十,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百分之五十;生猪平均提高百分之二十六。收购价格提高而市场销售价格不变,财政补贴达一百六十八亿元。到1984年,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百分之三十。政府的举措
A.平衡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B.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增加
C.极大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打破了价格领域的计划体制
25.
(题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