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至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根源。
(3)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
(4)分析宋朝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5)材料四和材料五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五:(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至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根源。
(3)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
(4)分析宋朝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5)材料四和材料五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
材料三张謇16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争后,张謇毅然弃官从商,他明确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1899年,张謇在自己的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二字取自《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表明办厂目的在于让天下广大民众得以生存。
材料四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五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六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么?(4分)
(2)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2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弃官从商创办实业的时代背景。(6分)
(4)材料四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2分)
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5)材料五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2分)
(6)材料六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2分)
材料一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
材料三张謇16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争后,张謇毅然弃官从商,他明确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1899年,张謇在自己的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二字取自《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表明办厂目的在于让天下广大民众得以生存。
材料四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五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六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么?(4分)
(2)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2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弃官从商创办实业的时代背景。(6分)
(4)材料四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2分)
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5)材料五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2分)
(6)材料六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2分)
2.单选题- (共21题)
3.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
B.自给自足 |
C.连续性 |
D.脆弱性 |
4.
读下面的《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5.
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①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②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③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④钟鼎文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①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②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③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④钟鼎文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6.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 自耕农和地主 | 佃农 |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8.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
9.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往薄来”“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 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 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 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A.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 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 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 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10.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
11.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种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
B.“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盛行 |
C.小农经济的瓦解 |
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
12.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
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
13.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A.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B.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
14.
徐润是近代中国有名的买办,曾创办同文书局,影印过大量的中国古代典籍和西学图书,广为发行,并与买办唐廷枢一起成功经营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据此判断,下列对近代中国买办阶层的历史影响分析最合理的是
A.近代中国的买办是西方侵略者的帮凶 |
B.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 |
C.避免了中国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
D.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
15.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 B.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
C.中国开放程度不高 | D.美国棉织品价格高 |
16.
文人士大夫是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阶层,也肩负着重要社会责任。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士大夫阶层作出的反应有
①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②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③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 ④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①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②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③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 ④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7.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力量。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得益于()
① 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
②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
④政治体制的改革
① 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
②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
④政治体制的改革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8.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如继昌隆缫丝厂、江南制造总局,这两个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兴办于东南沿海 | B.是否使用机器生产 |
C.投资者是否为清朝官员 |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
20.
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投资有80%、工业投资有67.1%。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
C.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
D.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
21.
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
C.社会上层的倡导 | D.传统文化的影响 |
23.
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
3.选择题- (共11题)
29.
如图,在坐标系中放置一菱形OABC,已知∠ABC=60°,点B在y轴上,OA=1.将菱形OABC沿x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翻转,每次翻转60°,连续翻转2014次,点B的落点依次为B1,B2,B3,…,则B2014的坐标为( )
32.已知:如图△ABC.
①画出△A1B1C1,使△A1B1C1和△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
②画出△A2B2C2,使△A2B2C2和△A1B1C1关于直线PQ成轴对称;
③△ABC与△A2B2C2成轴对称吗?
33.已知:如图△ABC.
①画出△A1B1C1,使△A1B1C1和△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
②画出△A2B2C2,使△A2B2C2和△A1B1C1关于直线PQ成轴对称;
③△ABC与△A2B2C2成轴对称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