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1题)
1.
“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勤勉)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民就有勤劳的美德 |
B.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较低 |
C.历代帝王赋税征收的沉重 |
D.古代农民认识到勤劳可以脱贫致富 |
2.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及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
B.地主土地私有制 |
C.均田制 |
D.农民土地私有制 |
3.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推动了耕地的扩展 | B.明清统治者奖励垦荒 |
C.垦荒过程中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 | D.垦荒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
4.
英国学者简·迪维斯在其所著《欧洲瓷器史》中写道:“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有时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这说明中国瓷器
A.吸收了欧洲瓷器的风格 |
B.生产和经营非常灵活 |
C.在欧洲市场上非常畅销 |
D.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和文化 |
6.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种精美的秘色瓷,才印证了唐代就开始制作秘色瓷而非五代。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民间传说
②考古挖掘
③史书记载
④文学侧面反映
①民间传说
②考古挖掘
③史书记载
④文学侧面反映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8.
在山西省,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和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两者都是明清时期商人发家后所建。对这一现象不正确的分析是
A.从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明清的民俗 |
B.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 |
C.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不能说明明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9.
明清时期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妨碍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妨碍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10.
大生纱厂,是清末时期张謇于江南通州(今南通市)创办的私营棉纺织企业。1895年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1899年春开始生产。经营顺利,一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大生纱厂获得丰厚的利润,主要得益于
A.国外生产疲软 |
B.社会环境利好 |
C.纺织基础坚实 |
D.原料丰富廉价 |
11.
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B.实现了自强求富目的 |
C.促进了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D.以建立民主制为目标 |
12.
清光绪七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商办企业有伤社会风化 |
B.政府努力规范商办企业 |
C.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 |
D.清末已经转变政府职能 |
13.
与晚清政府统治时期相比,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阻碍。这里“新的阻碍”是指
A.官僚资本的剥削和压迫 |
B.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 |
C.封建势力的阻挠和压迫 |
D.帝国主义的破坏和排挤 |
14.
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B.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
C.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
D.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
15.
解放战争后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这表明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①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②③④ |
16.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
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7.
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 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①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 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
媒体指出: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A.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 |
B.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 |
C.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 |
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 |
19.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知青返城潮的到来,国家为解决就业问题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并雇用7个以下工人。但1992年以后这种限制取消,国家鼓励他们扩大企业规模,为解决社会待业、失业人员就业或再就业做贡献。这一政策的转变主要得益于( )
A.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 |
B.市场经济体制时代的到来 |
C.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
D.经济政策的根本性改变 |
20.
1979年至1980年,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大幅度增长。从出访的国家来看,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
A.推动中美建交 |
B.推动改革开放 |
C.实现睦邻友好 |
D.引进先进技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