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政治文明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4498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2分)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斯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己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伊文译
(1)请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这一观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4分)
(3)材料三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4分)
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材料三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材料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玳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指如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3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的认识。(2分)

2.单选题(共10题)

3.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有俄罗斯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4.
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表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下图漫画所反映主题产生的影响之一是(  )
A.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C.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D.导致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6.
在对“冷战”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某校学生拟定的以下主题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朝鲜战争:热战背后的大国角逐
B.欧洲联合:扩大生存空间的努力
C.跨越鸿沟:中美外交关系的调整
D.苏东剧变:一场静悄悄的制度革命
7.
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回首往事,风雨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在技术革新和振兴出口两只车轮驱动下,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从战后的国际情势来看,下列属于日本战后“风雨25年”经济发展机遇的是(  )
A.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
B.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下,日本政府清除军国主义残余
C.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共产主义势力的盟友
D.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
8.
两极格局瓦解后,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相伴随的,还有“非极化”趋势。就是“极”以外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导致“极”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影响减弱的过程。这是因为(  )
①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全球化总体有利于中小国家 
③新的科技革命给中小国家带来的机遇 
④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③
9.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材料表明(  )
A.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C.世界很多权力中心已经成为超级大国
D.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
10.
这是一位中国女生2009年在德国学习期间的一封家书(部分):

造成柏林成为“多中心的城市”的历史原因是(  )
A.德国国内民族矛盾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11.
1963年,法国政府拒绝接受由苏联、英国、美国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此后,法国又连续进行了数十次核试验。法国政府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B.法国已成为对苏冷战的领导者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12.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B.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C.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D.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3.选择题(共12题)

13.

某同学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当弹簧拉力F依次为3.0N、5.0N、8.0N时木块均保持静止,达到10.0N时木块开始移动.则木块运动时,下列哪个数值有可能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6.

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发现“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时取的参考系是(   )

17.

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发现“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时取的参考系是(   )

18.

下列情况中的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是(   )

19.

如图甲所示,滑道项目大多建设在景区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间,成为游客的代步工具,又可以增加游玩的趣味性.在某景区拟建了一个滑道,示意图如图乙,滑道共分三段,第一段是倾角比较大的加速下滑道AB,第二段是倾角比较小的滑道BC,游客在此段滑道恰好做匀速运动,若游客从静止开始在A点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经过4s到B点并达到最大速度16m/s,然后进入BC段做匀速运动,设计的第三段上坡滑道CD作为下客平台,使游客做匀减速运动后速度减为零(乘客经过两段轨道衔接处可视作速度大小不变).游客乘坐滑道,从山顶A处到达下客平台D处总共用时8.5s.游客在各段滑道运动的总路程为92m.求:

20.

如图甲所示,滑道项目大多建设在景区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间,成为游客的代步工具,又可以增加游玩的趣味性.在某景区拟建了一个滑道,示意图如图乙,滑道共分三段,第一段是倾角比较大的加速下滑道AB,第二段是倾角比较小的滑道BC,游客在此段滑道恰好做匀速运动,若游客从静止开始在A点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经过4s到B点并达到最大速度16m/s,然后进入BC段做匀速运动,设计的第三段上坡滑道CD作为下客平台,使游客做匀减速运动后速度减为零(乘客经过两段轨道衔接处可视作速度大小不变).游客乘坐滑道,从山顶A处到达下客平台D处总共用时8.5s.游客在各段滑道运动的总路程为92m.求:

21.

如图甲所示,滑道项目大多建设在景区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间,成为游客的代步工具,又可以增加游玩的趣味性.在某景区拟建了一个滑道,示意图如图乙,滑道共分三段,第一段是倾角比较大的加速下滑道AB,第二段是倾角比较小的滑道BC,游客在此段滑道恰好做匀速运动,若游客从静止开始在A点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经过4s到B点并达到最大速度16m/s,然后进入BC段做匀速运动,设计的第三段上坡滑道CD作为下客平台,使游客做匀减速运动后速度减为零(乘客经过两段轨道衔接处可视作速度大小不变).游客乘坐滑道,从山顶A处到达下客平台D处总共用时8.5s.游客在各段滑道运动的总路程为92m.求:

22.画出如图所示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23.画出如图所示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24.画出如图所示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