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449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1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英、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导致中英、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列举两个具体史实)(4分)
(2)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提到的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6分)

2.单选题(共16题)

3.
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那一个国家的法。”中国有学者认为:“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切”。关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
A.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B.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
C.波及到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
D.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
4.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5.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6.
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可见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7.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
A.英国女王统而不治
B.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
C.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
D.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
8.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9.
“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断,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A.《告台湾同胞书》
B.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的谈话
C.“九二共识”
D.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10.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1.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12.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赞同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缓和局势、和平共处,本是我们的口号,现在艾登(英国外交大臣)尼赫鲁都说了,形势大变了,我们应与一切愿与我建立关系的国家建立工作。”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新中国决定以真正的不结盟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开始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③新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当今的国际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图中的国际组织依据我国恢复或加入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4.
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实行B.香港澳门的回归
C.中美建交D.中日邦交正常化
15.
下列经济现象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在某些地方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②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
③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夜市
④出现了技术比较先进的“灌钢法”
A.①④③②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16.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17.
某同学参加历史知识竞赛,遇到一题四大发明的题,难以确定,向你求助,你认为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A.“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B.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C.活字印刷书籍出现于元朝D.“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18.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B.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C.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D.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3.选择题(共6题)

19.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说:“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然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平等地创造了人。”这里的“平等”主要是指(  )

20.

西安事变发生后,邓小平受中共委派到西安调停,他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做出巨大贡献。

错误:{#blank#}1{#/blank#}

改正:{#blank#}2{#/blank#}

21.

西安事变发生后,邓小平受中共委派到西安调停,他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做出巨大贡献。

错误:{#blank#}1{#/blank#}

改正:{#blank#}2{#/blank#}

22.画出如图所示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23.画出如图所示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24.画出如图所示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