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447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材料二: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它们当中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感到苦恼,一方面它们不愿同我们对立,另一方面讨好强大的中国又对它们有利。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它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处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它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关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中国的这一外交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基辛格所说的“阿尔巴尼亚提案”是什么?

2.单选题(共13题)

2.
下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3.
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五项原则出自
A.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建交过程之中
D.万隆会议上
5.
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某项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某项外交计划”是指
A.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王国的席位
B.准备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
C.参加上海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D.与中国合作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6.
“中国红墙第一翻译”、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冀朝铸回忆到“30年前那次访问从一开始就注定非比寻常,美方打破常规礼宾规格,派副总统蒙代尔和国务卿万斯亲临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材料中“30年前的那次访问”的背景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D.中美已签订《中美建交公报》
7.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8.
“从某种角度看,***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9.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
10.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丽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11.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12.
1974年,***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13.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14.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A.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 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D. 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3.选择题(共7题)

15. {#blank#}1{#/blank#}

A.chicken    B.children

  {#blank#}2{#/blank#}                

16. {#blank#}1{#/blank#}

A.chicken    B.children

  {#blank#}2{#/blank#}                

17.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18.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19.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20.如图,用2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设连墙的一边为x(m),矩形的面积为y(m2).

21.随着“文化大省 经济强省”的建设发展,2012年江苏省大中城市的人们用于美容、休闲、旅游、学习、进修、时尚等方面的消费大幅度提高。这表明(   )
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的消费将被发展资料的消费所取代
②家庭消费从低级逐渐向较高层次发展
③现在大多数人已经具备了进行享受资料消费的条件
④江苏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