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一到广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则,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秦汉)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
(2)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材料一 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一到广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则,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秦汉)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体制差异及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其空想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2)材料二中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施政建议有何特点?这与材料一的施政纲领在经济主张上有何区别?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资政新篇》全文除前言外有四部分:“用人察失类”部分,主要讲“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风风类”部分,主要讲通过教化破除愚昧、骄奢等旧的思想习俗,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法法类”部分,集中提出了28条政治经济改革的立法主张,为全文重点;“刑刑类”部分,着重讲刑事立法司法。(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其空想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2)材料二中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施政建议有何特点?这与材料一的施政纲领在经济主张上有何区别?
3.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2)对比材料一,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魏源《海国图志》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地改变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摘编自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近代国人世界观的思想谱系》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的“世界观”。(2)对比材料一,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 (共23题)
4.
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权威栽断。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主权在民 |
B.直接民主 |
C.民主监督 |
D.依法执政 |
6.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 B.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
C.法律可消除社会矛盾 | D.皇帝敕令是制定法律的依据 |
7.
《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
C.联邦制度适用于大国和小国 |
D.实现了稳定与效率的平衡 |
8.
“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举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不是驴?”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A.穷人的利益 |
B.黑人的利益 |
C.白人的利益 |
D.议员的利益 |
9.
下表据《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概括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时间 | 结果 |
1832年以前 | 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数是贵族 |
1832年 | 中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
1867年 |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
1872年 | 施行秘密投票 |
1884年 | 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 |
1918年 | 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
1928年 | 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 |
A.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
B.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
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 |
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
10.
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派”的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
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
B.君主立宪制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
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
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 |
12.
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 B.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皇是世袭的 |
C.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 D.都顺应历史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13.
八国联军侵华同两次鸦片战争相比,其相同点有
①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②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原因
③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④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的
①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②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原因
③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④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的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5.
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的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的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这说明五四运动
A.对人民大众的觉悟起了启导作用 |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 |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D.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16.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17.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
18.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到美国“邦长"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这反映出洪仁玕
A.表达了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以振兴天国 |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
D.意图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权力 |
19.
1862年太平天国刊刻颁行的公文记载:“蒙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大开天恩,恩命我真圣主暨救世幼主下凡御世,宰治山河。”材料揭示出太平天国
A.天王已蜕变为封建帝王 |
B.领导阶层内部等级森严 |
C.用宗教来维护天王地位 |
D.用基督教教义维护统治 |
20.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C.全面赞扬与肯定 |
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
21.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由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达503起,其中630余人次的涉案者为英国人。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
C.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
D.领事裁判权任其为所欲为 |
2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
B.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
23.
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后来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 |
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 |
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24.
中国从南到北、从珠江到长江,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
25.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
26.
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警告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他建议惩处企图自杀的公民,因为自杀会使城邦损失一个公民。这说明古希腊
A.公民个体融于城邦之中 |
B.城邦公民间地位是平等的 |
C.城邦不允许存在私有制 |
D.城邦很注重保护个人自由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