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441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3/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2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3分)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4分)
材料三: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个周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的具体表现(5分)
2.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4分)

2.单选题(共13题)

3.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美国已成功在中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B.帝国主义对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C.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形成
4.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5.
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
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D.国民党放弃一党独裁
6.
193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了“激发国人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中共表示“基本上拥护此纲领”,并在党内外做出了明确部署。中共做出如此积极的回应主要是基于该运动( )
A.合乎国共两党合作方式的需要B.符合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能促使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D.符合调动国人坚持抗日的抗战精神
7.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 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 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 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 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
8.
原北京市市长彭真曾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和打击,他在1979年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七部法律的起草工作。这一现象表明,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的深刻教训是(    )
A.必须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B.要坚决打破个人崇拜
C.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要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9.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10.
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这一历史事件从国际角度体现了(    )
A.维护新中国利益,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B.“一边倒”,反击美国在亚洲的“包围圈”
C.遏制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D.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奠定了条件
11.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    )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B.出席日内瓦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2.
阅读下列建国初期与中国建交国家及建交时间表(1955-1962年),这一表格反映的史实是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1年
刚果(金)老挝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62年
乌干达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B.“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普遍支持
C.亚非会议开启中外关系的新局面
D.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13.
阅读《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下列关于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 )
 
40年代末
50年代末
60年代末
70年代末
80年代末
亚洲
15
23
29
36
37
非洲
4
10
42
50
51
拉美
20
20
24
29
33
 
A.第三世界力量在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
B.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
C.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
14.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15.
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国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3.选择题(共6题)

16.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右焦点(1,0),且过 (30)
17.

现有FeCl3、AlCl3的混合溶液100mL,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请计算出FeCl3、AlCl3的物质的量浓度各为多少?

18.

现有FeCl3、AlCl3的混合溶液100mL,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请计算出FeCl3、AlCl3的物质的量浓度各为多少?

19.椭圆mx2+y2=1的离心率是 32 ,则它的长轴长是{#blank#}1{#/blank#}.
20.We heard them {#blank#}1{#/blank#} (quarrel) throunghout dinner yesterday.
21.We heard them {#blank#}1{#/blank#} (quarrel) throunghout dinner yesterday.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