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4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高补部)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436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1

1.单选题(共18题)

1.
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都按同样的建筑原则来建造,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经济发展落后
B.城邦意识至上
C.贫富差别不大
D.人文思想盛行
2.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
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
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
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
3.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党鞭”在英国的出现
A.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
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4.
1932年8月,由共产国际指导的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决定在上海召开远东反战会议。在筹备过程的新闻报道中,会议的名称最初有“上海反帝国主义战争大会”“世界反帝非战大会”等,后来又称为“反法西斯蒂非战大会”“远东反战反法西斯蒂代表大会”等。会议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反战运动阵线有扩大趋势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阶级斗争服从于民族斗争
5.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A.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B.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C.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D.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6.
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年时,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2%;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4%—17%。上述变化反映了
A.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
B.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7.
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A. 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 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 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D. 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8.
姑苏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现象变化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B.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C.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9.
广东省某县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销五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
A.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B.实现了政企分开
C.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
D.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10.
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B.白银大量外流
C.市民阶层兴起
D.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11.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C.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12.
先秦思想家对地租与土地税两个概念没有区分,将两者视为一体。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
A.思想家大多主张重农抑商
B.农业采取精耕细作的技术
C.统治者同时也是土地所有者
D.地租与土地税都以实物方式缴交
13.
1828年出版的《美国英语词典》开美国英语编纂之先河。1919年出版的《美国语言》更被称为美国语言的“独立宣言”。这反映了
A.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B.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丧失
C.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D.美国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学
14.
戒奢崇俭是中国古代理财的指导思想,这一观念在晚清受到了冲击。有些人认为“国内一切仰给于外国,所费更大,节流无从谈起”,理财应重在“开源”,而不在“节流”。据此,他们主张清政府应当
A.大力发展农业
B.兴办军事、民用工业
C.发动反侵略战争
D.增加统治者的消费支出
15.
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后,若运往内地或其他通商口岸,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则须按照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税法在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助于
A.上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收回关税自主权
C.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的管理
D.提高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
16.
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
A.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放缓国家城市化进程
D.改变原有工业布局
17.
下表为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学堂种类
出身
第一级
分科大学(含通儒院)
进士
第二级
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
举人
第三级
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
贡生(优、拔、岁等)
第四级
高等小学堂
廪生、增生、附生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新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18.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