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43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3

1.单选题(共17题)

1.
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历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A.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
B.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
D.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2.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涌现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军”“军民自卫义勇军”“民众自卫团”等各种武装。这表明
A.东北民众自发抵制日寇侵略
B.抗日救国组织得到广泛支持
C.政府需要联合各种抗日力量
D.东北民众贯彻全面抗战路线
3.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B.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4.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C.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D.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5.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B.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
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D.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
6.
晚清大学士徐桐撰联:“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诚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他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
7.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8.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和平建国问题
D.与各民主党派合作
9.
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10.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了“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世纪之握”的实现,主要是基于
A.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长期不断努力
B.两岸民众对“九二共识”的坚持
C.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认
D.国共两党对现时期两岸关系的深度思考
11.
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此制度是指
A.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
(题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B.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13.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前指示:“对这次会议持积极态度,力争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些协议,促进国际形势的缓和……打破美帝对我国的封锁禁运,相机改进同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关系。”这次国际会议
A.是对“一边倒”战略的阐释与体现
B.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定型
C.使新中国国际大国地位得以体现
D.反帝反殖团结合作的亚非精神形成
14.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B.力图打破两级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15.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占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B.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
C.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D.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16.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17.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