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一种主要的土地制度。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全体国人所有 |
B.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 |
C.主要采用奴隶个体耕作的方式 |
D.井田劳动中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
2.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
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 |
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 |
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
3.
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如鲁国实行“初税亩”,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些改革
A.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 |
B.抑制了土地兼并 |
C.使齐鲁先后成为霸主 |
D.打击了豪强势力 |
4.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初算缗钱”,开始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该政策的实施
A.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C.首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 |
D.提高民众的投资意识 |
5.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隶加倍。这一规定
A.体现了轻徭薄赋的税收原则 | B.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长 |
C.不利于商人的发展 | D.从政治、经济地位上打压商业 |
7.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
8.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
B.民间的传说 |
C.史家的研究论文 |
D.秦简的记载 |
2.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