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1901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1907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1901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1907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
——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面对举国征兵的形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招兵宣传随之而来。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穿上军装,政府先后动员2000万人应征入伍,其中不乏明星大腕。9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要求迅速提高生产能力。美国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劳工动员,工人们被海报描绘成后方的士兵。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美国战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自美国参战后,战略物资成为限制购买的物品,“不浪费任何东西”成了战争海报的主题之一,战争情报办公室还发起了一系列以海报为主的宣传运动。美国政府战时增加战争费用的重要方法是发行国家公债,“二战”的巨大军费中,50%是靠民间公债解决。此外,美国国家战争基金还向15个国家的30多个机构提供捐款。因男子被征入伍,1000多万美国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业生产,因而有不少海报突出妇女参加生产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战时宣传的意义。
材料 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面对举国征兵的形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招兵宣传随之而来。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穿上军装,政府先后动员2000万人应征入伍,其中不乏明星大腕。9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要求迅速提高生产能力。美国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劳工动员,工人们被海报描绘成后方的士兵。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美国战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自美国参战后,战略物资成为限制购买的物品,“不浪费任何东西”成了战争海报的主题之一,战争情报办公室还发起了一系列以海报为主的宣传运动。美国政府战时增加战争费用的重要方法是发行国家公债,“二战”的巨大军费中,50%是靠民间公债解决。此外,美国国家战争基金还向15个国家的30多个机构提供捐款。因男子被征入伍,1000多万美国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业生产,因而有不少海报突出妇女参加生产的作用。
——摘编自徐焰主编《画说二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中美国战时宣传的主题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战时宣传的意义。
4.
(选作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宗羲出生于浙江余姚,其父为魏忠贤所害,他锥击阉党,为父鸣冤,明朝灭亡后,他变卖家产,组织“世忠营”起兵抗清,兵败,隐居著书讲学。1663年,完成大著《明夷待访录》,计有《原君》《原法》《学校》等21篇。黄宗羲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在《原法》中,他批评封建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他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他还提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回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宗羲思想形成的原因。
材料 黄宗羲出生于浙江余姚,其父为魏忠贤所害,他锥击阉党,为父鸣冤,明朝灭亡后,他变卖家产,组织“世忠营”起兵抗清,兵败,隐居著书讲学。1663年,完成大著《明夷待访录》,计有《原君》《原法》《学校》等21篇。黄宗羲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在《原法》中,他批评封建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他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他还提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回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
——摘编自徐定宝《黄宗羲评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黄亲羲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宗羲思想形成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3题)
5.
(题文)南北战争后,美国制定并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宣布: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这一修正案
A.维护了美国的共和体制 |
B.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 |
C.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
D.保障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
6.
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这反映了清政府
A.积极利用条约维护自身利益 |
B.对“天朝上国”地位的维护 |
C.未能真正认识条约的危害性 |
D.试图将内政与外交融为一体 |
7.
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这是国家危亡之际的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标志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已经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这一事件是
A.太平天国 |
B.公车上书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8.
1938年2月至4月,为驱逐晋西北地区的中国军队,日军26师团、109师团展开大规模围攻。八路军第120师主动迎敌,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1500余人,缴获步机枪200余支、汽车14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7座县城和大片国土。这表明当时
A.八路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力 |
B.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 |
C.抗日战争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 |
D.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
9.
1387年,明太祖下令丈量全国土地,编制《鱼鳞图册》,以田块为单位编制,图册绘有田块形状草图,旁注坐落、面积、四至、地形及土质肥沃程度,以及归属的户主和所在乡镇。《鱼鳞图册》的编制
A.有利于明初经济的恢复 |
B.开创了土地财产登记制度 |
C.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
D.提高了土地的商品化程度 |
10.
17世纪英格兰诗人约翰·克利夫兰曾写道,“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是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这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 |
B.工业革命加速英国扩张 |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
D.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
11.
下表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织品价值(1775-1824年年平均数)
表反映了英国当时
年度 | 1775-1779 | 1780-1784 | 1785-1789 | 1790-1794 | 1795-1799 | 1820-1824 |
价值(银两) | 277671 | 378696 | 801879 | 1586662 | 1556419 | 2042102 |
表反映了英国当时
A.毛织工业居世界首位 |
B.积极与中国开展贸易 |
C.对外贸易大幅度顺差 |
D.垄断中国毛织品市场 |
12.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同等待遇。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
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
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 |
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
13.
夏曾佑在1903年写给严复的信中说:“《原富》(《国富论》)前日全书出版,昨己卖罄,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这反映了
A.救亡图存推动出版业迅速发展 |
B.清末新政推动科举制度变革 |
C.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
D.向西方学习己成为社会时尚 |
14.
荷马在史诗《伊利亚特》中,为希腊联军将领阿基琉斯专门写道:“哦,阿基琉斯,我们希腊的战神,你如同太阳,无比辉煌;哦,阿基琉斯,你带领我们,将锋利的长矛刺向魔鬼的胸膛。”据此可知,《伊利亚特》
A.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
B.歌颂神灵的伟大与尊贵 |
C.高度重视公民军事才能 |
D.肯定英雄的价值与贡献 |
15.
下图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受欢迎的家具之一,梳妆台下的丘比特欲将爱神之箭射向打扮的居家淑女,另一位小天使手握鲜花准备献给梳妆的女主人。该家具反映当时

丘比特梳妆台

丘比特梳妆台
A.人们向往罗马神话般的爱情生活 |
B.普遍关注现世生活 |
C.要求摧毁“上帝造人”的世界观 |
D.社会奢靡之风泛滥 |
16.
下图是南宋杭州灵隐寺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济公头戴破帽、手持破扇、脚穿破鞋,不受戒律拘束,貌似疯癫的形象。这反映了当时

济公像

济公像
A.儒家正统观念被画家抛弃 |
B.心学重建了儒家精神信仰 |
C.市民阶层率性直爽的心态 |
D.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