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第21周历史理科晚练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402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8

1.单选题(共44题)

1.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有(   )
A.汽车B.柴油内燃机C.蒸汽织布机D.电视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
A.亚非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B.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C.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D.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并日趋国际化
3.
《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4.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文学作品,讲述性格各异的人物故事,内容尽显人间百态。这些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传统文学的继承B.民主政治的完善
C.人文主义的影响D.宗教神学的废除
5.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哲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自然科学B.“神”的本质C.法律制度D.“人”的本质
6.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 (   )
A.苏格拉底B.普罗泰格拉C.亚里士多德D.伯利克里
7.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   )
A.但丁B.莎士比亚C.彼特拉克D.薄伽丘
8.
伏尔泰曾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的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这反映伏尔泰
A.忽略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B.批判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
C.认为人类应当勇于打破自然规律D.借助自然科学论证理性主义
9.
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次革命指的是
A.古希腊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10.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开始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打破了《圣经》的权威
11.
卢梭指出,法律是“公意”,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行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 (   )
A.君权神授B.人民主权C.信仰得救D.“美德即知识”
12.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
A.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B.罗马教皇向教民出售赎罪券
C.教皇修建教堂
D.天主教会出卖教会职位
13.
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的是 (   )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14.
《齐民要术》中强调“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这句话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顺应天时,多种经营
B.工商皆本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重农抑商
15.
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
A.
B.
C.
D.
16.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得到统治者的赞赏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7.
汉赋的突出特征是(   )
A.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B.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C.粉饰太平,歌功颂德D.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18.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诗经》B.《道德经》C.《春秋繁露》D.《离骚》
19.
“夫人臣之侵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这一记录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夏商B.战国C.秦汉D.隋唐
20.
据目前所知,商朝出现的成熟文字有 (   )
A.甲骨文B.小篆C.原始刻画符号D.隶书
21.
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测向技术
22.
下图为元朝著名画家王冕的《墨梅图》,下列关于中国古代 文人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民间艺人创作B.注重写实
C.属于宫廷画D.注意写意
23.
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梅兰芳是清朝最著名的京剧演员
B.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C.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D.民国以来,京剧走向世界
24.
《汉书•艺文志》:“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出现的B.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C.隶书是奴隶社会阶段出现的D.隶书是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
25.
中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被称为中医学奠基之作的是 (   )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方》D.《本草纲目》
26.
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上帝造人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7.
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28.
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最迅速、对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A.飞机
B.电话
C.因特网
D.火车
29.
下列成就中,表明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的是(   )
A.相对论B.牛顿力学C.经典物理学D.量子理论
30.
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这里“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量子理论D.相对论
31.
爱因斯坦说:“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他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要是没有他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爱因斯坦所说的“他”是(  )
A.牛顿B.伽利略C.爱迪生D.瓦特
32.
19世纪中期,用科学观点挑战神创造世界这一宗教信条的是(   )
A.《论法的精神》B.《十日谈》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物种起源》
33.
下列哪一成就为近代生命科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
A.血液循环学说B.细胞学说C.微生物学说D.动植物的分类
34.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学习两方的先进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35.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把封建礼教斥为“吃人的礼教”的人物是( )
A.鲁迅B.李大钊C.陈独秀D.胡适
36.
陈独秀在《警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
A.选举权与参政权
B.白话文与新道德
C.民权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37.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
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
38.
19世纪中期,一位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这本书是
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演论》D.《孔子改制考》
39.
“邪说横溢,人心浮动……托改制,乱成宪也;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这番话批判的对象是(   )
A.魏源B.孙中山C.康有为D.陈独秀
40.
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见,作者(   )
A.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C.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D.主张全盘西化
41.
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A.《时务报》
B.《青年杂志》
C.《新青年》
D.《民报》
42.
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第一步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43.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44.
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

2.选择题(共3题)

45.“5+9 14”,比较大小,在 里应填的符号是(  )
46.“5+9 14”,比较大小,在 里应填的符号是(  )
4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野外理发处

丰子恺

    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有时微嫌左右两旁空地太多或太少,我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动,而求船窗中的妥帖的构图。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但我看来,适得其反: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听说今春杭州举行金刚法会时,班禅喇嘛叫某剃头司务来剃一个头,送他十块钱,剃头司务叩头道谢。若果有其事,我想当他工作的时候,“活佛”也是默默地把头交付他,任他支配的。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纯粹用感觉来看,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全身用白布包裹,只留出毛毛草草的一个头,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独有被剃头的人一声不响,绝对服从地把头让给别人弄。因为我在船窗中眺望岸上剃头的景象,在感觉上但见一个人的活动,而不觉得其为两个人的勾当。我很同情于这被剃者:那剃头司务不管耳、目、口、鼻,处处给他抹上水,涂上肥皂,弄得他淋漓满头;拨他的下巴,他只得仰起头来;拉他的耳朵,他只得旋转头去。这种身体的不自由之苦,在照相馆的镜头前面只吃数秒钟,犹可忍也;但在剃头司务手下要吃个把钟头,实在是人情所难堪的!我们岸上这位被剃头者,耐力格外强:他的身体常常为了适应剃头司务的工作而转侧倾斜,甚至身体的重心越出他所坐的凳子之外,还是勉力支撑。我躺在船里观看,代他感觉非常的吃力。人在被剃头的时候,暂时失却了人生的自由,而做了被人玩弄的傀儡。

    我想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起身取出速写簿,拿了铅笔等候着。等到妥帖的位置出现,便写了一幅,放在船中的小桌子上,自己批评且修改。这被剃头者全身蒙着白布,肢体不分,好似一个雪菩萨。幸而白布下端的左边露出凳子的脚,调剂了这一大块空白的寂寞。又全靠这凳脚与右边的剃头担子相对照,稳固了全图的基础。凳脚原来只露一只,为了它在图中具有上述的两大效用,我擅把两脚都画出了。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一朵墨,当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我以为有了这一朵墨,白布愈加显见其白;剃头司务的鞋子的黑在画的下端不致孤独。而为全图的主眼的一大块黑色——剃头司务的背心——亦得分布其同类色于画的左下角,可以增进全图的统调。

    船主人给十个铜板与小杂货店,向他们屋后的地上采了一篮豌豆来,现在已经煮熟,送进一盘来给我吃。看见我正在热心地弄画,便放了盘子来看。“啊,画了一副剃头担!”他说:“小杂货店后面的街上有许多花样:捉牙虫的、测字的、旋糖的,还有打拳头卖膏药的……我刚才去采豆时从篱笆间望见,花样很多,明天去画!”我未及回答,在我背后的小洞门中探头出来看画的船主妇接着说:“先生,我们明天开到南浔去,那里有许多花园,去描花园景致!”她这话使我想起船舱里挂着一张照相:那照相里所摄取的,是一株盘曲离奇的大树,树下的栏杆上靠着一个姿态闲雅而装束楚楚的女子,好像一位贵妇人;但从相貌上可以辨明她是我们的船主妇。大概这就是她所爱好的花园景致,所以她把自己盛妆了加入在里头,拍这一张照来挂在船舱里的。我很同情于她的一片苦心。世间颇有以为凡画必须优美华丽的人,以为只有风、花、雪、月、朱栏、长廊、美人、名士是画的题材。我们这船主妇可说是这种人的代表。我吃着豌豆和这船家夫妇俩谈了些闲话,他们就回船梢去做夜饭。

(有删节)

3.多选题(共9题)

48.
有学者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指的是(   )
A. 量子论 B. 马克思主义学说 C. 进化论 D. 相对论
49.
下图是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希腊的著名雕塑“维纳斯”。雕塑透露出女性的丰满体态,反映了人体之美。其产生的原因有(   )
A.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希腊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D.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为人们提供了创作的自由空间
50.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对三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B.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C.促进人性的解放D.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51.
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下列人物中,接近此思想的有(   )
A.孔子B.墨子C.苏格拉底D.泰勒斯
52.
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
A.汉赋的产生B.楚辞的兴盛
C.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D.元杂剧的繁荣
53.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
 
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
A.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B.发展农业的需求
C.传统科学注重理论研究D.科举取士的促进
54.
13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赋予运输车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而无需求助于动物!”材料中所述状况实现的基础是(   )
A.内燃机的使用B.蒸汽机的使用C.飞机的出现D.火车的发明
55.
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有(   )
A.《资政新篇》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56.
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
A.魏源B.王韬C.梁启超D.郑观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4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