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单元测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4019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被公认为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2.单选题(共29题)

2.
伏尔泰认为:“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伏尔泰所说的“永恒定律”是指
A.伏尔泰提倡的自然权利说B.柏拉图的理念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的进化论
3.
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
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
5.
爱因斯坦说“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由此可见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
A.重视经验积累
B.重视定量分析
C.重视科学实验
D.直接服务生活
6.
罗素说:“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这句话中“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
A.相对论B.生物进化论
C.量子力学D.经典力学
7.
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主要是为了表彰他
A.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
C.证明了空间、时间和质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D.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突出成就
8.
下列对爱因斯坦的贡献表述有误的是
A.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B.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又一次质的飞跃
C.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反战战士
D.创立了“归纳一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
9.
爱因斯坦主张制造和销毁原子弹都是为了
A.人类和平
B.拯救犹太人
C.摧毁法西斯
D.证明其理论的科学
10.
某科学著作阐述了这样的基本原理:在加速运动系统里的惯性力,可以运用到时空中的各种物体运动上。这一著作应该是
A.《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B.《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C.《论物体的电动力学》
D.《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11.
2005年4月19日晚7时许,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呼应“物理照亮世界”的活动,点亮灯光,凸现“E=mc2”纪念某一理论发表一百周年。该理论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③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致命地直刺封建神创说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该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标记(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13.
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卓别林所要表达的是()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
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
D.科学家与艺术家一样受人尊敬
14.
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李四光,下列内容可以作为他的介绍词的是
①新中国成立之际排除干扰从日本秘密回国,支持新中国建设  
②创立了地质力学,为成昆铁路、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③用科学事实推翻了外国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④运用其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15.
李四光为现代化建设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为地质力学奠基
B.创立蜓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
C.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研究
D.根据地质学理论找到了一系列大油田
16.
牛顿和爱因斯坦成就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都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B.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C.都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准
D.都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17.
“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质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恩格斯这段评论针对的是
A.牛顿
B.爱迪生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8.
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仗了。”这个言论表明爱因斯坦是一位
A.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B.反对战争的科学家
C.狂热的爱国主义者
D.鼓吹战争的社会活动家
19.
2005年被定为世界物理年,又被称为爱因斯坦年,下列开展的活动中主题不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提出100周年
B.以爱因斯坦理论为基础研制的原子弹爆炸50周年
C.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
D.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84周年
20.
下列不属于李四光为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利用爱因斯坦的理论为中国研制成功原子弹
B.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国家核能事业作出了贡献
C.相继找到大庆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世界,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D.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研究,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21.
下列李四光的科技文献中堪称地质力学的代表作和里程碑的是
A.1926年《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1945年《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C.20世纪60年代初《地质力学概论》
D.1948年《新华夏海的起源》
22.
下列科技领域李四光未涉足的是
A.冰川学
B.地质力学
C.古生物学
D.量子力学
23.
在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一书,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这部科学巨著中阐述了
A.光速不变原理
B.光的本质是微粒
C.物体运动三定律
D.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24.
下列不能体现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学以致用”特点的是
A.勘探石油,发现石油
B.修建京张铁路
C.研究和勘测地震
D.寻找铀矿,发展核能
25.
下列不是牛顿在光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
B.发明世界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C.提出微粒说
D.提出波动说
2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缘于对哪一领域成就的思考
A.光学领域
B.数学领域
C.天文学领域
D.力学领域
27.
李四光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是起于下列哪一科技文献
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B.《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C.《新华夏海的起源》D.《地质力学概论》
28.
上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的相同原因是
①都经过长期思考、勤奋学习得来
②都有政府的大力协助
③都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
④都不畏艰难勇于创新获得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9.
在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核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具最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该“世纪人物”为
A.李四光
B.爱迪生
C.伽利略
D.爱因斯坦
30.
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

3.选择题(共1题)

31.

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而远在柏林的德国总理公然指责条约是“杀人的魔锤”。当天,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了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这种现象说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