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测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401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一位“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他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
材料二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道:“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的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者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他是怎样以“感情、思想和行动”来“增进人类利益”的?概括这位“世纪人物”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二、三,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2.单选题(共9题)

2.
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相对论B.日心说C.量子假说D.万有引力定律
3.
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物理学家W·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它美丽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其中一朵是同热辐射有关的问题。驱散这朵“乌云”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B.电磁感应理论
C.量子论D.相对论
4.
法新社斯德哥尔摩1918年12月10日电:“由于他对能的性质所做的革命性发现,今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里的“革命性发现”指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相对论
D.量子理论
5.
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曾说:“物理学已经无所作为,往后无非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而已。”能证明这一说法错误的是
A.经典力学体系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相对论的提出
D.两弹一星的问世
6.
北京时间2013年3月15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让研究新的量子系统成为可能,或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下列科学家与这一发现无关的是
A.普朗克B.达尔文C.玻尔D.爱因斯坦
7.
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这里“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量子理论D.相对论
8.
19世纪,以牛顿经典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之所以被看做是绝对权威的理论,主要是由于
A.经典力学日臻完善
B.根据万有引力发现了海王星
C.人们认识的局限性
D.经典物理学可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9.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高度赞扬一位科学家,指出他的“新眼光改变了基础物理的发展进程。”其理论“宏伟,美妙,广邃,催生了令人敬畏的宇宙学……”杨振宁所赞扬的科学家是()
A.牛顿B.瓦特C.普朗克D.爱因斯坦
10.
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

3.选择题(共1题)

11.1648 年,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有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