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考前练习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4014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1/3/1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1分)
(2)材料二认为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是什么制度?(1分)指出秦朝和元朝这一制度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的主要表现。(2分)
(3)材料三中台湾同胞的悲愤是因何年的什么事件?(2分)而国民党元老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1分)
(4)材料四体现了中央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而制定了什么方针?(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

2.判断题(共1题)

2.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都是以英雄为题材的伟大作品。
A.正确B.错误

3.单选题(共14题)

3.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紧箍咒”主要指
A.《权利法案》颁布B.光荣革命成功
C.责任内阁制形成D.英国议会选举改革
4.
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两国走上了代议制道路。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国家元首无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②国会由两院组成
③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④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5.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C.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
“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8.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A.《甲午悲歌》
B.《日寇投降》
C.《台湾沦陷》
D.《珍珠港祭》
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法制建设中涉及该制度的法律文献有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
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地域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A.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C.明清时期徽州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D.明朝时期商业发展开始突破空间限制
11.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2.
有人称电影是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和戏剧之后人类创造的“第七艺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首映于
A.伦敦
B.柏林
C.纽约
D.巴黎
13.
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这里“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量子理论D.相对论
14.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有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伦敦大街上到处可见林立的电线杆
B.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C.为了赶时间,大商人往往乘坐飞机去谈生意
D.周末不少年轻情侣结伴去电影院看电影
15.
20世纪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变的100年。孙中山、***、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分别形成了三民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它们都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16.
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

4.选择题(共10题)

17.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石灰水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
18.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石灰水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
19.

《华南虎》这首诗写于1973年,那是个正处于{#blank#}1{#/blank#}时期的特殊时代,于是“华南虎”的形象就被赋予了{#blank#}2{#/blank#}的深层含义。

20.

《华南虎》这首诗写于1973年,那是个正处于{#blank#}1{#/blank#}时期的特殊时代,于是“华南虎”的形象就被赋予了{#blank#}2{#/blank#}的深层含义。

21.

(一)虎——自然保护中的旗舰物种

湘泓

虎作为一个大型动物物种的存在,一般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具有相当数量的个体聚集在一定地域内,每个个体也都要拥有一个面积足够大的领域,才能经受住自然的和人为的多种影响的考验,维持正常的繁衍生息。

虎的存在对于维持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凡是有虎的地区,则表明该地既有大面积丰富的植被,又有多种多样的食草动物。因为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是密切相关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很好的能源和物质基础,多种多样的植物提供了生物的初级产物,初级产物的消费者食草动物又产生了生物的次级产物,以食草动物为食的虎则处于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顶级位置。因此,虎被称为自然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

现在,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多和范围的扩大,森林被大面积采伐,垦荒造田,开山修路,以及建设城镇、发展交通等等,不仅造成树种单一,植被稀少,隐蔽性差,使虎能够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小,也减少了其生存所需要的猎物,如鹿、狍、野猪等的数量,再加上人们过度的猎杀,导致虎的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大大缩小,而且往往被分割成很多相互不接连的孤立的分布点,这样虎的种群之间便失去联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繁衍,导致近亲繁殖,降低了遗传因子的质量,最终使种群丧失活力。

因此,为了使虎繁衍生息,必须首先保护好它的栖息地,维持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系统。我国政府不仅早已将虎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而且先后建立了许多以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关于虎的研究和保护的工程战略计划,也在全国各地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动物园等全面展开。

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绝灭,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不及时挽救,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22.

(一)虎——自然保护中的旗舰物种

湘泓

虎作为一个大型动物物种的存在,一般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具有相当数量的个体聚集在一定地域内,每个个体也都要拥有一个面积足够大的领域,才能经受住自然的和人为的多种影响的考验,维持正常的繁衍生息。

虎的存在对于维持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凡是有虎的地区,则表明该地既有大面积丰富的植被,又有多种多样的食草动物。因为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是密切相关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很好的能源和物质基础,多种多样的植物提供了生物的初级产物,初级产物的消费者食草动物又产生了生物的次级产物,以食草动物为食的虎则处于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顶级位置。因此,虎被称为自然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

现在,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多和范围的扩大,森林被大面积采伐,垦荒造田,开山修路,以及建设城镇、发展交通等等,不仅造成树种单一,植被稀少,隐蔽性差,使虎能够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小,也减少了其生存所需要的猎物,如鹿、狍、野猪等的数量,再加上人们过度的猎杀,导致虎的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大大缩小,而且往往被分割成很多相互不接连的孤立的分布点,这样虎的种群之间便失去联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繁衍,导致近亲繁殖,降低了遗传因子的质量,最终使种群丧失活力。

因此,为了使虎繁衍生息,必须首先保护好它的栖息地,维持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系统。我国政府不仅早已将虎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而且先后建立了许多以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关于虎的研究和保护的工程战略计划,也在全国各地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动物园等全面展开。

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绝灭,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不及时挽救,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23.

布封,{#blank#}1{#/blank#}国{#blank#}2{#/blank#}家、{#blank#}3{#/blank#}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blank#}4{#/blank#},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blank#}5{#/blank#}。

24.

布封,{#blank#}1{#/blank#}国{#blank#}2{#/blank#}家、{#blank#}3{#/blank#}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blank#}4{#/blank#},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blank#}5{#/blank#}。

25.

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blank#}1{#/blank#},第三、四、五段写的是{#blank#}2{#/blank#}。通过{#blank#}3{#/blank#}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blank#}4{#/blank#},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blank#}5{#/blank#}。

26.

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blank#}1{#/blank#},第三、四、五段写的是{#blank#}2{#/blank#}。通过{#blank#}3{#/blank#}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blank#}4{#/blank#},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blank#}5{#/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判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