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练习:第五单元测评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3924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7

1.材料分析题(共6题)

1.
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说明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1月10—31日,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黄炎培作为民盟9名代表之一出席会议,参加了施政纲领组的讨论。他主张将施政纲领称为和平建国纲领,并批驳了国民党有人把政协会议说成“分赃会议”的谬论。政协会议后,黄炎培往来沪宁间,协助国共两党南京和谈,维护政协五项协议,抵制国民党一党召集非法国民大会。1948年,黄炎培亦被列入国民党的黑名单。年底,中共中央邀请他赴解放区共筹新政协会议。1949年6月,黄炎培作为民建代表出席新政协筹备会,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胜利后黄炎培的主要政治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黄炎培的政治活动。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逝世后不久,在工人运动中出现了一股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系统地提出修正主义理论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伯恩斯坦。1899年,伯恩斯坦把他的思想系统化,发表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的验证”。伯恩斯坦论证说,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学说与工人阶级经济状况不断提高的事实相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崩溃的理论,已为资本主义正处在发展和壮大过程的事实所否定;而资本主义造成的新的中间阶层的发展,使社会结构复杂化了,这又与社会将两极分化成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假定相反。因此,社会和经济过程本身包含了缓和阶级对立的趋势。他说,实际上丝毫看不到有出现革命形势或者资产阶级社会即将崩溃的迹象。坚持革命意识形态是错误的,它会使党和本来可以争取成为进行社会和政治改革斗争中的同盟者的资产阶级及农民阶层疏远。因此他要求改变党的性质。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伯恩斯坦修正主义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主管经济工作的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周密策划,统一部署,调运和集中全国范围内的粮食、棉纱、棉布等重要物资,于1949年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集中抛售。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降30%到40%,各地市场趋向稳定。

——朱永红《五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二1956年,在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总体构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把这种构想称之为“大计划小自由”。

——萧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及陈云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所提构想的价值并分析该构想未能推行的原因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件事(指苏联解体)与其说取决于各个共和国本身,还不如说是由这些共和国的政治精英们、领导人决定的。俄罗斯领导瓦解苏联的路线,曾与苏共内部顽固的特权势力的斗争交织在一起……这两个阵营——尽管看来好像思想立场对立,(实际上)都串通一起来打倒戈尔巴乔夫。那些在八月份似乎是‘为了保留联盟’而支持叛乱分子的党内权贵们,这一次却也投了搞垮联盟的赞成票!

——戈尔巴乔夫

材料二 西方称为“俄罗斯民主之父”的戈尔巴乔夫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被绝大部分俄民众视为导致苏联垮台的“罪魁祸首”。在1996年总统大选上,戈尔巴乔夫仅获得0.51%的选票。但到2011年时全俄舆论中心的民调显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起了主要作用。以平和态度对待戈尔巴乔夫的民众的比例由此前的25%上升到了47%。有人说,从个人的历史角色来看,在苏联解体这件事上,叶利钦应该比戈尔巴乔夫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保住联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如果不是俄罗斯先独立,苏联是不会解体的。”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上的责任。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应怎样理解西方和俄罗斯国内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责任的不同评价。
6.
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说明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